弘治六年(1493年)六月十五日,錦衣衛指揮使錢通突然病故。錢通家族在錦衣衛供職數代,祖父答官至錦衣衛指揮僉事,其父奄卜更進一步為錦衣衛指揮同知。父祖的名字充滿異域風情,且先世定居于涼州,其姓氏也是成化中期皇帝恩賜,故很可能為蒙古人。要說錢通一家子也是倒霉,父親奄卜在景泰年間隨軍入湖廣征討苗民起義,因功升任指揮使,結果未到任便去世。錢通本人襲授署指揮使,一步步登頂錦衣衛系統,卻因赴彰德府辦理趙藩宗室案件過程中中暑,不幸因公殉職。
大明錦衣衛指揮使劇照
所謂的“按藩邸事”,指趙藩湯陰王朱見準亂倫案。大明朝廷對宗室犯罪很是寬容,可亂倫屬于不可觸碰的高壓線之一,觸者輕則廢為庶人,重則人頭落地。那么這位湯陰王殿下會受到怎樣的懲處呢?
不斷作死的首封湯陰王
常言道“萬物皆因果,有果必有因”,湯陰王府的“倫理慘案”,與其父首封湯陰王朱祁(钅芮)的言傳身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位王爺在位時同樣劣跡斑斑。
朱祁(钅芮),生于宣德七年(1432年),為趙惠王朱瞻塙(音què)的庶三子,生母王氏。因趙惠王的元妃也姓王,故包括《明史》在內的很多史料,將他與胞兄朱祁鋆(音yún)也列為嫡子,這一論斷明顯錯誤。
正統九年(1444年),13歲的朱祁(钅芮)與三位兄弟一同受封,他被冊封為湯陰王。景泰元年(1450年)四月,兵馬副指揮張本之女張氏被冊為湯陰王妃。
景泰五年(1454年)七月,趙惠王朱瞻塙薨逝,終年43歲。次年五月,朱祁(钅芮)的長兄趙世子朱祁镃襲爵。這位趙王比父王更不堪,天順四年(1460年)九月便薨逝,在位僅僅6年,終年30歲,朝廷賜謚曰悼。
趙悼王英年早逝,其繼承人、庶長子朱見灂(音jiào,zhuó或zé)此時年僅9歲,當朝皇帝明英宗又不肯幫他撐腰,直到成化元年(1465年)才得以襲爵。主少國疑,加上趙悼王在位期間就與弟弟臨漳王朱祁鋆等鬧得不可開交,于是乎失了約束的趙藩宗室開始放飛自我。
天順五年(1461年)十月,湯陰王與弟弟南樂王朱祁鉷(音hóng)、平鄉王朱祁鏓(音cōng)三人,因為乳母有疾,相約去城隍廟為他祈福。這到是可以說他們有孝心,然而接下來的操作就讓人看不懂了。十天后,三人再至城隍廟,身后匯聚了上百人,還帶著一班唱戲的伶人,在廟里大擺筵席。
安陽彰德府城隍廟
中國的城隍體系乃明太祖朱元璋親手建立,他篤信城隍,認為城隍是陰界的地方官,其級別和轄區與陽界行政區劃一致,因此以皇帝的身份敕封天下城隍,將其劃分為五個等級。彰德府城隍,作為府一級城隍,位列第三等,僅次于京都應天府城隍“明靈王”,和五大都城隍,受封“威靈公”,職秩正二品。
也就是說城隍廟的地位,與彰德府衙等同,組織上百人在這等地方一起嗨,簡直是辣眼睛。如此傷風敗俗的行為,引發輿論一片嘩然,彰德知府李嶲也不慣著他們,將此事原原本本的上奏朝廷。明英宗聞訊立刻降敕對三人予以切責。
然而朱祁(钅芮)并未將皇帝陛下的切責放在心上,緊接著他因縱容家人李寧等人為非作歹,又被參了一本。
短時間內,連續為惡,完全是在藐視皇帝權威,以至于復辟之后一心為自己挽尊的明英宗也怒從心起,決定給這個不安分的從弟一點顏色瞧瞧。天順六年正月,命內官李廣赴彰德府,將湯陰王押解進京,交給皇親內官進行三堂會審。
皇帝的姿態大有將自己廢為庶人的意思,朱祁(钅芮)被嚇得變成無比乖巧的小鵪鶉。好在明英宗只是想嚇嚇他,眼見他老實了便將人放回彰德,同時把他樹為反面典型,向諸藩進行通報,要求各藩宗室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六月)庚午,致書宗室諸王曰:‘先因趙府湯陰王祁钅芮為非禮,特取來京戒諭。及令皇親內官審問非禮之事,一一是實。蓋由平日聽信小人哄誘,不從教授諫止,以致如此。論罪當降為庶人,但念親親之義,特曲法寬貸。仍送回府,令其改過自新,以保名爵。今錄其所為實情,封去一看。庶知朝廷所以取來戒諭之意,有不可已也。專書以達,惟王亮之。’”(《明英宗實錄》)
明英宗劇照
經此一事,朱祁(钅芮)著實安分了一段時間。
成化元年(1465年)四月,趙悼王庶長子朱見灂襲封趙王。這位趙王殿下也是為不安分的主,生平嗜酒如命,酗酒狂歡之余,先后殺害無辜達十一人之多。因平素與與南樂王朱祈鉷(音hóng)和湯陰王朱祁(钅芮)這兩位嫡親叔叔不對付,甚至還打算耍酒瘋干掉二人。
意圖謀害宗親,實屬十惡不赦。事情爆出來后,明憲宗派遣姑父駙馬都尉石璟,會同錦衣衛指揮趙能及宮中內官赴彰德,聯合河南撫按等,進行四方會審,將趙藩的爛事查了個底朝天。
結果發現朱祁(钅芮)也不是什么好貨,這些年來犯有諸如“強買婦女,奪人畜產”等惡行,叔侄倆堪稱半斤對八兩。此外另一位涉案的南樂王也好不到哪去,曾杖殺平民二人,臨漳王朱祁鋆則與胞弟湯陰王同惡相濟。
畢竟是宗室,是自家人,臨了明憲宗還是放了他們一馬:
“以趙王狎近群小,故殺平人。又逞兇欲殺尊長,罪惡深重。揆之祖訓,本難寬貸。但王母妃乞恩宥罪,姑從輕典。并南樂王情犯亦重,俱革去冠帶,減祿米三之二,令戴民巾讀書習禮。湯陰王減祿米一半,臨漳王減祿米三之一,并下敕切責。仍通寫書并錄招詞與各王知之。”(《明憲宗實錄》)
此事發生在成化十二年(1476年),朱祁(钅芮)只是被罰俸一半,處罰并不算嚴厲,可趙王和南樂王這對叔侄因此被革爵,也算是給他敲響了警鐘,此后終于收心養性,未再犯下太過出格的罪行。
湯陰王朱見準: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九月初六,湯陰王朱祁(钅芮)薨逝,在位42年,享年54歲,朝廷賜謚曰莊僖。謚法“恭敬端肅曰莊”、“小心畏忌曰僖”,縱觀朱祁(钅芮)一生所行,哪有半點恭敬端莊,半點敬畏之心可言,以此為蓋棺定論,簡直是一種莫大的諷刺。
弘治元年(1488年)九月,以豐城侯李璽、戶科給事中鄭宗仁為正副使,持節前往彰德府冊封湯陰莊僖王嫡長子朱見準為湯陰王。
正所謂“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隨著朱祁(钅芮)這位首封湯陰王離去,繼任者朱見準登臺亮相,趙藩湯陰郡國也步入了生命的倒計時。
漳河安陽段
不知道是不是受亂倫事件影響,史籍中對朱見準的記載充滿了矛盾,生辰不詳就不去說它,關鍵其生母的身份,乃至其本身是嫡是庶都難以考證。
冊封其為湯陰王時對其稱呼為“湯陰莊僖王嫡長子”,但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十一月,當時以湯陰王長子身份主持本府事務的朱見準,稱上疏朝廷請求準許他出城,目的為安葬母妃彭氏。
“甲寅,趙府湯陰王長子見準乞出城葬其母妃彭氏。從之,命即以是日回府。”(《明孝宗實錄》)
郡王一級,后宅妻妾身份只有:王妃、夫人、宮人三等,不存在次妃(永樂以后,次妃專門給予庶出親王的生母)。彭氏能以“妃”相稱,定然湯陰王妃,這也符合朱見準嫡子的身份。可前文說過朱祁(钅芮)的原配為兵馬副指揮張本之女張氏。
張氏何時去世,史書未載,所以彭氏很可能是朱祁(钅芮)繼妃。可問題是,《明實錄》明確記載,成化十五年(1479年),朝廷冊封裕州(今河南方城縣)同知王欽之女為湯陰王妃。這位王氏顯然也是湯陰王繼妃。
按照實錄記載彭氏和王氏這兩位朱祁(钅芮)繼妃,顯然是同時共存的。何況后面還會出來一位湯陰莊僖王繼妃:趙氏。因此搞不好三位王妃同時在位,朱祁(钅芮)享受了“三妻四妾”待遇?
前面說過中國傳統婚姻制度為“一夫一妻多妾制”,“三妻四妾”屬于誤傳。連皇帝在同一時間內都只能有一個皇后,何況是等而下之的郡王。按常理推測,可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不知道實錄為何會這么記載。
由此也讓人不得不對彭氏和朱見準二人的身份提出懷疑。
至于朱見準名字中的最后一個字,有人也可能會提出疑問,“見”字輩明明五行屬水,為何會使用“冫”?
其實他的名字完全沒問題,準字的繁體字為“準”,的確帶有“氵”。類似的還有肅憲王朱紳堯,按照倫序五行屬土,“堯”不帶土,但堯的繁體為“堯”上半部分為三個土相疊的“垚”。
安陽靈泉寺
弘治三年(1490年),朱見準上疏彈劾彰德府通判雷翀(音chōng)、安陽縣知縣趙鑒,宣稱二人不稱職,奏請將其免職。吏部稍作調查卻發現,湯陰王殿下完全是在胡說八道,原來雷翀恪盡職守,屢次對湯陰王府違法亂紀的家奴秉公執法,令其懷恨在心,于是乎上疏誣告。
吏部上呈的奏疏還算給朱見準留了幾分面子,表示湯陰王此舉乃是受小人蠱惑所致,并搬出《大明律》中關于“誣告反坐”的條律,要湯陰王殿下好好想清楚再說話。一下子把他給嚇了回去。
“(七月)己巳,先是,趙府湯陰王見準奏,彰德府通判雷翀、安陽縣知縣趙鑒不職,請黜之。吏部覆奏以為《大明律》所載:‘凡誣告人及奏事不實者,皆坐罪。’今據王所奏若實,則翀等之罪難免。不實,則律應反坐。請下所司,移文本府教授啟王今后毋為左右所惑,妄入人罪。庶事體不至紊亂。從之。”(《明孝宗實錄》)
弘治六年(1493年),一場宴會過后,湯陰王府突然爆出一個驚天丑聞,幾乎把天都給捅破了。
湯陰莊僖王朱祁(钅芮)至少有七子,除朱見準外,其余諸子受封鎮國將軍。其中老五朱見潲(音shào)與朱見準這個本府郡王關系不佳,某次宴會之上,兄弟二人多喝了幾杯,開始抽瘋。酒壯人膽,朱見潲先是對大哥破口大罵,隨即更是借著酒勁爆出一條猛料:朱見準這位繼任湯陰王,與嫡母、湯陰莊僖王繼妃趙氏有染。
母子亂倫在當時有一個專業術語:烝(音zhēng)。烝,本指華夏傳統四時祭中的冬祭,特指冬季以新收獲的谷物祭祀先祖。先秦時期,有民眾有國野之分,為擴大國人族群,以鞏固統治基礎,產生了一種特殊的婚姻制度:烝報婚。烝婚指父死子娶庶母;報婚則為弟娶寡嫂或侄娶嬸母。烝婚需在烝祭時告廟,故名。
在先秦時期烝報婚屬于合法婚姻,所生子女擁有同等的繼承權。可隨著秦滅六國一統華夏,大一統的帝制時代到來,國野之分被徹底丟入故紙堆,烝報婚也隨之被人們所唾棄。“烝”成為亂倫的代名詞。
眼見有人向大哥開火,另一個與他不對付的兄弟朱見溶也不客氣,跑到本支大宗趙王朱見灂跟前,控告大哥的其他惡行,給他再上上分。
朱見灂被接連爆出來的消息震得目瞪口呆,以子烝母,實屬大逆不道,醒悟過來后一刻都不敢耽擱,迅速上奏朝廷。
明孝宗聞訊震怒,命刑部侍郎張錦會同錦衣衛指揮使錢通,赴彰德府勘核此事。調查的結果無需多言,屬于確有其事。
大明宗室之中母子亂倫,在此時前已有過幾起。正統十三年(1448年),晉藩永和王朱美塢因烝庶母白氏,并生下一子,被廢為庶人,押解京師囚禁。天順五年(1461年),寧藩弋陽王朱奠壏(音xiàn),因與蒸其母(嫡母),被勒令自盡,并挫骨揚灰。
寒衣節:傳統冬祭之一
兩件事情都發生在明英宗在位期間,同樣是母子亂倫,結果之所以會截然不同,原因在于所烝的對象不同。
再強調一次,烝婚為“子娶庶母”,嫡母不在其列,因為理論上嫡母是丈夫所有子女的母親,先秦時代也需考慮人倫大防。朱見準倒好,直接與嫡母滾到了一起。此舉即便是在先秦,也不為社會所容,何況是理學達到巔峰的大明。
朱美塢所烝的對象為庶母,也即老爹的小妾,若沒有這回事,給其面子可以叫一聲姨娘,不給面子完全可以不搭理。而朱奠壏所烝的對象為嫡母,不管從哪個方面出發,都得叫一聲母親大人。
朱見準的行為與朱奠壏等同,當年弋陽王殿下直接被處死,他的結果會如何,可想而知。
明孝宗認為,朱見準的行為簡直是滅絕人倫,玷污祖宗,不容于天地,理當處以極刑。錦衣衛指揮使錢通因公殉職,他又派出自己的姑父崇德公主夫婿、駙馬都尉楊偉(這名字實在難繃),會同負責處理此事的刑部侍郎張錦,及河南鎮巡等官共同監刑。
“(六月)壬午……初,趙府湯陰王見準烝于其父繼妃趙氏。其弟鎮國將軍見潲乘醉發其事,且詈之。見溶等并以他事啟趙王。趙王以聞。命刑部侍郎張錦、錦衣衛指揮使錢通往按。得實。上以見準母子滅倫理,貽玷祖宗,不可容于天地間,敕駙馬楊偉往,同原勘官并鎮巡等官處之死。以見潲乘醉詈罵,見溶等所啟亦有不實,俱降敕切責。見潲仍革祿米三之一。其導見準為惡者,各杖一百,并家屬發遼東邊衛充軍。書諭趙王知之。”(《明孝宗實錄》)
阿越說
湯陰王家族落得如此下場可謂是咎由自取。朱祁(钅芮)這位首封湯陰王屢教不改,因此被提溜進京差點被廢。朱見準這位繼任者,更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搞出母子亂倫的天大丑聞。弋陽王朱奠壏之事屬于冤案,最終獲得平反,因此湯陰王府的母子亂倫案堪稱是大明宗室最狗血的“倫理慘案”。
朱見準本身有子嗣,其庶長子在弘治二年(1489年)得賜名“祐橡”但因其母子之間的丑事,不但導致本人身死,連傳承近50年的湯陰國就此覆滅,朱祐橡因此無緣湯陰王爵位。
湯陰岳王廟
湯陰王爵位雖被廢除,可湯陰王家族的血脈卻并未因此斷絕。畢竟朱祁(钅芮)子嗣眾多,除朱見準外,其余人并沒有因此受牽連,將軍、中尉的爵位依然在旁支之中有序傳承,最終與國同休。趙惠王篇中就提及,萬歷年間,湯陰王府輔國中尉朱翊鋾育有一對雙胞胎子嗣。
“(萬歷三十年十二月)辛卯賜……雒川王府鎮國中尉載墨嫡六子名翊鍭;湯陰王府鎮國中尉載垙庶四子名翊鏦;輔國中尉翊鋾嫡雙生一子名常濎、二子名常濨……”(《明神宗實錄》)
朱見準的故事告訴我們:即便身處人生巔峰,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千萬別作死,否則一個不小心,分分鐘就會把整個家族拖進地域。更告訴我們:管好自己的褲腰帶,遠離禽獸不如的行為,這即是生而為人的底限,也是生存的基本法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