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成本推給基層,把掌聲留給自己,這不是治理,是剝削。
近日,兩名環衛工人頂著40度高溫,在8噸垃圾中徒手翻找4小時,只為尋回游客丟失的一塊兒童手表。事后,失主當著采訪鏡頭表揚了城市:“這份幸運,是更多善良人成就的,很感動。”而城管局負責人則表示“老百姓有需求,我們肯定會做”。
然而,視頻一發,立刻引發熱議。
網友普遍質疑:“一塊幾百元的手表,值得讓工人在高溫、惡臭中翻 8 噸垃圾嗎?”“人力、轉運、健康風險成本遠超手表價值,公共資源被濫用”
但激起網友怒火的,并不是上述“成本”因素,而是兩名在惡臭作嘔環境中作業的環衛工,被“輕描淡寫”地忽視,當記者詢問“有關”工作人員,是否給了獎勵,他們卻表示:“獎勵不獎勵,是人家公司的事情”。
整個過程中,失主只是打了個電話,毫不費力地將自己的過失轉嫁;“負責人”只是下了道命令,就竊取了別人的功勞,而環衛工呢?啥都沒得到,甚至連鏡頭都只配一閃而過的側影。
類似情境,想必很多人遇到過——上司為了取得“成績”,不顧下級死活而層層加碼,而成績出來后,升職加薪的卻只有上司一人。
所以,很多人為環衛工叫屈,也是在為自己鳴不平。
在我看來,失主所說的“感動”不過是惺惺作態,她自始至終也沒有考慮過環衛工人所付出的身體代價、時間成本和健康風險,我有理由相信,如果環衛工人4個小時沒有找到手表,她會一直堅持訴求。她的感動甚至帶有一絲道德綁架——希望你們下次還這樣。
這件事還揭示了對底層勞動者的非人性化調度——環衛工被默認為“可以指派”的無條件資源——有人丟東西,就理所當然該他們來找;天氣熱,不重要;垃圾臭,不重要;他們的身體健康與尊嚴,在公共敘事中被徹底抽空。
當然,肯定不止環衛工。
值得慶幸的是,越來越多網友已經不再輕易接受“溫情宣傳”的惺惺作態,他們也許不會理性思考“城市文明到底是什么”,但他們會用良心來感受“城市文明不應該是什么”。
別再消費勞動者的沉默來包裝“城市的善意”。真正的感動不是“他們多么盡責”,而是“不讓他們為不屬于他們的事吃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