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慢,就怕站錯隊
美國政壇最近一次“靈魂拷問”發生在臺海問題上,這次輪到美國自己出題、盟友作答。2025年7月14日,隨著特朗普第二任期的一系列舉措逐步展開,海南的朋友圈和媒體圈子都被一則新聞刷了屏——特朗普政府開創性地逼問日本與澳大利亞,一旦臺海交鋒,他們到底如何選邊站隊?一石激起千層浪。
特朗普的直球式提問觸動盟友敏感神經
消息來自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科爾比,他負責政策事務,地位頗高。外界還記得前不久就是他拍板暫停了對烏克蘭的部分武器流轉,理由是歐洲應該多出力,美國只好收著——這道理聽著“美國優先”,特朗普自然眼中釘肉中刺,卻也找不到話反駁。
此次,科爾比把目光直接投向亞太。他并無繞彎子,拉著日本和澳大利亞連問好幾個回合,“中美真打起來,你們敢不敢跟?”這等于當場揭開了“戰略模糊”的最后一層紗,讓平素滿口維持現狀的日澳兩國頓感尷尬。畢竟,沒人愿做第一個跳進火坑的人。
盟友沉默代表什么?
日本與澳大利亞面對如此直白的問題,選擇了沉默。這種沉默背后隱藏著層層考量。日本以前常常高喊相關海域有事即日本有事,但新首相石破茂明顯更傾向于與中國改善關系,話風早已變調。澳總理阿爾巴尼斯則在訪華期間直接遭遇了美國的突襲提問,無論怎樣回答,都踩不到彩虹橋。如今現實擺在他們面前——“美國拼命想逼你站隊,但你唯一能確保安全的姿態,是繼續跳‘太極’。”
特朗普團隊為何急于求成?
美國明白自己的“島鏈”體系是否牢靠取決于盟友能否卡住樞紐。正因如此,自科爾比主導亞太政策以來,美國就愈加焦慮。一方面,美方內部對于自身實力充滿疑慮,另一方面也深知臺海局勢陰晴難測。特朗普政府希望盟友表現出公開且堅定的支持,實際上等同于想讓別人替自己“扛雷”。但日澳兩國都懂得,太過清晰的表態,對自己而言毫無好處,還可能引火燒身。
“戰略模糊”面臨拐點?
自1979年以來,美國一直強調對于臺海問題保持“戰術模糊”。這種含混的態度,有點類似麻將桌上的“聽牌”:放話自己什么牌都能胡,刺激對手卻不暴露底牌。但近期美國針對內部和盟友分別采用不同的信息策略,對內極力模糊,對盟友突然抬高要求,這種“雙簧”操作使得局勢越發撲朔迷離。
本質來看,美國希望借此方式試探日澳等盟友真實意愿,也準備在形勢惡化時,把所有人都拴在自家馬車上。但這種做法風險不小。不僅暴露了美方對于自身在亞太影響力持續消解的擔心,也令原本略顯脆弱的同盟出現新的裂痕。
各國仍信奉“維持現狀”才最安全
對于東京與堪培拉來說,“維持現狀”是最佳選項。美國的每一步虛實之間的變化都會引起兩國的不安。尤其當前中國綜合國力和地區軍力已不可同日而語,大洋彼岸的盟主,指望用昔日劇本繼續主導游戲,多少讓忠誠觀眾心里發虛。臺海牌桌上每個玩家都謹慎落棋,他們都明白,真正的贏家絕不是貿然搶跑的人。
結語
這場由特朗普政府主動發起的“盟友忠誠大考”,表面上是一次外交施壓,更深層反射出美國對華戰略調整的猶疑和焦慮。或許將來美日澳三角關系會繼續搖擺。但現在各國都清醒地明白,臺海亂局絕非一紙約定的問題,而是一場誰都無法單獨承受后果的“集體游戲”。今后的方向如何發展,終究留給下一道題去解答。這一次,不表態比表態更深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