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了,網友的“憤怒”立大功了!原來在盧女士找電話手表之前,像人工耳蝸、藥品、鑰匙等物品,這家環衛公司也曾幫市民尋找過。但是,只有這一次找電話手表的事情發酵后,這家公司才表示要成立“助人為樂”基金,以獎勵有助人為樂行為的員工。
- 這究竟是咋回事?
近日,“山西大同市兩名環衛工人4小時翻8噸垃圾幫游客找回兒童手表”一事引發網友熱議,有人認為“這樣的行為沒有必要!”“環衛工人有沒有額外獎勵?”“游客是不是有特殊身份?”
針對網友關心問題,7月14日下午,人民日報記者獨家采訪了大同市城管局副局長肖志剛、大同市新城環境公司經理王軍和大同市新城環境公司清潔部部長溫東。
肖志剛介紹,城市管理局本身是一個服務單位,對12345熱線轉辦的事情接訴即辦,沒有過多考慮“值不值”的問題,此次求助的盧女士就是一位普通游客,沒有其他身份,不管是本地市民還是外地游客,他們都會提供幫助。肖志剛坦言,此次事件對工作有促進作用,坦誠接受老百姓的批評,下一步會對環衛工人有一定獎勵。肖志剛表示,“以后遇到市民求助的事情還是會做,不會因為這次事情影響正常工作。”
具體怎么獎勵,王軍介紹,環衛公司將拿出一部分經費,成立“助人為樂”基金,目前正在落實資金來源、制定獎勵規則,將給予此次事件涉及的兩名環衛工人獎勵。并且這項工作將會常態化,以后對所有樂于助人的員工都會進行一定獎勵。
為了一個兒童手表,讓兩位環衛工人在8噸臭烘烘的垃圾里翻找了4個小時。這件事讓網友們憤怒不已,市民游客的需求固然需要響應,但是環衛工人也需要被善待!
有網友認為,這件事關鍵的點在于價值不對等,兒童手表價值千元,垃圾堆里翻找失物1000元可找不到人干,打掃衛生是環衛工的職責,在垃圾堆里尋物應該是職責外的事情,應該基于雙方自愿或者是有償勞動。
有網友怒斥,我只說一句話:如果問盧女士,找失物的成本遠遠超過物品價值,要失主自己承擔。那盧女士還會要找嗎?
可以說,針對這次事件,如果網友們沒有如此的義憤填膺,那么這些環衛工人的辛苦付出將會歸于一句“工作職責”,別說獎金了,可能一句感謝都聽不到。
總之,所謂的善意不能停留于網絡上雁過留痕的評論,而落實到可操作性的舉措上!不能讓環衛工人流汗、流血又流淚!
該公司能夠在輿論的壓力下,順勢而為地成立“助人為樂”基金,以獎勵有助人為樂行為的員工,這是極好的舉措。而且,建議這家公司應該把過往幫助過市民游客的環衛工人都找出來,全部給予獎勵。讓這件事有個更圓滿的結局!
千萬不要讓底層員工的付出,成為某些人自己粗心大意的“義務勞動”,以及某些領到臉上的“面子工程”。
對此,你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