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總不缺閑出花樣的人。
法國有位 65 歲的發明家,花 8 年時間搗鼓出一款 “改屁味藥片”。據說能把臭屁變成玫瑰香,還美其名曰 “屁里尋香”。
這種心思用在歪處的操作,很容易讓人想起 “屎上雕花”。手藝即便再精湛,也改變不了本質的荒唐。
但比起這類自娛自樂的荒誕,有些打著 “為民服務” 旗號的事情,更讓我們感到堵心。
7 月的大同,太陽把地面烤得發燙。深圳盧女士一家來此地旅游,下車時不慎將孩子的兒童手表放進高鐵的紙質垃圾袋。
這本是件尋常小事,卻偏偏驚動了當地多個部門。通過定位發現,手表位于垃圾中轉站,而那里堆放著 8 噸垃圾。于是,兩名環衛工人被派去現場。他們在高溫天氣里,徒手翻找了整整 4 個小時,才從臭氣熏天的垃圾堆中把手表撈了出來。
當地媒體立刻將此事當作 “暖心新聞” 報道。城管局領導面對鏡頭表示:“只要老百姓有需求,我們肯定去做。”
這話聽著暖心,細想卻不對勁。“我們” 到底指誰?是吹著空調的領導,還是汗流浹背翻垃圾的環衛工?
領導動動嘴,環衛工跑斷腿。手表找到了,盧女士滿意了,相關單位也賺得了 “為民服務” 的虛名。唯獨那兩位環衛工人,拖著沾滿污穢的身子,拿著最低工資,或許連一句正經的感謝都沒收到。他們的辛苦,不過成了別人政績簿上的小注腳。
更諷刺的是,當地稱 “幫市民找失物是慣例”。可某律師幾年前在大同丟失水杯與錢包,壓根沒人理會。原來這 “慣例” 是看菜下碟的 —— 能博眼球的就拼盡全力,普通百姓的事情就無人搭理。
環衛工的工作是清掃垃圾,并非在垃圾堆里尋寶。這種額外勞動,既沒詢問過他們的意愿,更沒給予合理報酬。拿有人丟了粒米舉例,非要讓農民把整塊稻田翻一遍,還聲稱這是 “珍惜糧食”。本質上,都是拿底層的血汗,貼自己的臉面。
平時談論福利與工資時,就將環衛工劃分為 “外包人員”“合同工”,聲稱 “我們不一樣”。需要博名聲、賺掌聲時,就拉他們出來當作 “集體榮譽” 的墊腳石,宣稱 “我們是一家人”。這種雙重標準,比 8 噸垃圾還讓人惡心。
法國人的 “屁里尋香” 只是無聊。這種 “慷他人之慨” 的精致利己,才真叫惡毒。它用 “正能量” 當作外衣,隱藏著對底層的漠視與壓榨。當坐辦公室的人把干苦力者的辛苦,當成自己邀功的資本,這樣的 “暖心”,不如沒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