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74歲退休大爺說:“買墓沒有任何意義!我從不給爺爺掃墓,也不指望子孫子掃我,人死了就沒了,把骨灰往江河里一撒就行了,不要浪費錢買墓地。現(xiàn)在給墓地幾十萬,人家每年還要管理費,你不付費的,說不定哪天就給你墳掘了…
爺爺那一輩就能買得起墓地的也不是一般人,大爺是名退休職工,在上海扎根好幾代了,條件要比普通家庭好上一些。
像這種生活節(jié)奏快的大城市很少出現(xiàn)土葬的情況,一般情況都是在人死之后拉到火葬場直接出來一個骨灰盒,然后家屬挑選一塊合適的墓地把人下葬。
對于城市來講,墓地也很有存在的必要,因為人們在城市中生活的久了早就把這里當成老家了,除了墓地之外,他們也找不到其他可以安置骨灰盒的地方,總不可能隨便找個土堆埋了吧。
他們最好的選擇就是買一塊墓地,每年都會有專人打掃不說,而且還好祭奠,也不用出現(xiàn)找不到墓址的事情。
墓地對于城市人來說確實很有存在的必要,但購買墓地的同時也有一些必須謹記的事情,比如使用年限。
人們購買的墓地可不是永久性的,而是有期限的,雖然墓地占據(jù)的面積不多,但它和房子一樣,也是按照房產(chǎn)權(quán)所規(guī)定的條例走。
普通的房子產(chǎn)權(quán)是70年,但墓地卻是20年,20年是一個周期,到期后要么是親人續(xù)費,要么是把骨灰盒遷移到其他地方。
但是正規(guī)的殯葬管理條例中并沒有關(guān)于墓地到期后的規(guī)定,至于到期后能不能通過續(xù)費來延續(xù)使用,還有續(xù)費的標準是多少都要根據(jù)當?shù)氐那闆r自行處理。
有一些地方會鼓勵人們樹葬或者是海葬,或者是重新購買墓地,但能接受這幾個方法的人并不多,所以使用最廣泛的就是延期。
如果想讓骨灰繼續(xù)安置在這里就交錢,這種事情聽起來很不是滋味,但又說不出來什么地方不合適。
大城市的墓地價格高昂,像上海的普通墓能達到十到三十萬,這個價格已經(jīng)是最低水平的,上百萬的墓地也是有的。
這么多錢還只是一個普通墓地的價格,因為還有墓地管理費,這個費用就是用在墓地維護和打掃衛(wèi)生上面,對于普通家庭而言,是個繁重的負擔。
關(guān)于是否有購買墓地的必要,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個大爺是退休職工,他退休前的工作待遇很好,他的思想也很開放。
大爺家好幾代人都在上海,從上海沒有變成如今的魔都時他們就在這里生活,火葬條例出臺后,上海就跟著實施了。
大爺?shù)母赣H去世后就在一處墓園中買了墓地,他每年都在交著管理費,每年都會去給父親掃墓,按理說大爺應該很支持墓地的推廣,但他卻有不一樣的看法。
大爺每年都去給父親掃墓,并且還交著管理費完全是他身為兒子的孝心,可他卻并沒有從心底里接受墓地的事情。
在他的思想中,他覺得墓地并沒有多少意義,如果生前對老人不好,那么去世后買墓地掃墓還有什么意義,這不是純浪費錢嗎?
只要兒孫把老人生前事照顧好了,就算是盡孝了,如果生前不孝敬老人,死后又何必去假惺惺的悲傷呢?人死了什么都不剩下,什么祭奠啊,掃墓啊,都是做做樣子,并沒有什么意義。
所以老人告訴自己的子女,他去世之后不需要買墓地,隨便找個地方把骨灰灑了就行,因為他覺得買墓地就是花冤枉錢。
老人這么想也是有原因的,因為人死后除了子女會惦記著去掃墓之外,再隔一代的話這件事情就被淡化了,就連他都不知道爺爺被埋在哪里,更別說去掃墓了。
老人的想法很通透,有些人能接受,有些人就接受不了,因為祭奠先祖是中華民族一直以來的傳統(tǒng),而且還是活人寄托哀思的地方。
墳邊的雜草和小石頭都會被清理干凈,雖然有些保佑的話也是在自我安慰,但恰恰也在證明“后繼有人”這四個字。
墓地的價格有很多人都無法接受,但對于一些家庭來講又是剛需,人們總在生活和盡孝之間左右為難,可如果能把思念傳遞給墓中的人,錢好像也變得不再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