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隊夏季聯賽又輸了,這次輸給了活塞,賽后最扎眼的不是比分,而是隊內又有一人離隊——內特·威廉姆斯,剛在上一場還是首發得分后衛,說換就換,這操作一出,球迷群里直接炸鍋,有人拍手叫好,有人唏噓感慨,畢竟能在NBA打上球的,哪有真菜的,但現實就是這么冷,場上15中4,三分7中0,31分鐘只撈了8分,這成績單擱誰身上都挺難看,關鍵還是夏聯,這要是常規賽還能說狀態沒找著,可夏季聯賽就是年輕人最后的表現機會,說白了,火箭隊也不是第一次給威廉姆斯機會了,這回干脆一刀切,直接裁人,連帶著200多萬的薪資空間也順帶騰了出來,這波操作到底是雙贏,還是一刀切的無奈,球迷們還真得掂量掂量。
說到底,火箭隊這兩年就是一直在變陣,陣容大換血,主力球員一個接一個走人,從杰倫·格林、狄龍·布魯克斯被送去太陽,再到蘭代爾、麥克維遭裁,再加上大衛·羅迪被交易到老鷹后又被裁,現在惠特摩爾也去了奇才,算上威廉姆斯,這已經是休賽期第七位離隊的球員,過去的火箭隊,哪怕是低谷期,陣容連一年都沒這么大動蕩,說是“重建都顯得不過癮,直接推倒重來,留給新人的機會越來越少,競爭也越發激烈。
當然,從管理層的角度看,這一切其實也挺現實,威廉姆斯在隊里兩年,絕大多數時間都在發展聯盟混跡,偶爾被提上來,表現也不算驚艷,這次夏聯15中4的低迷,三分球直接全黑,管理層也不是沒給機會,只是再等下去,合同也轉正了,手里15個正式合同名額就被占了一個,留著不如騰出來,畢竟底薪球員說簽就簽,位置寶貴的時候,哪還能講情懷,而且火箭隊現在其實并不缺鋒線和內線,杜蘭特、芬尼·史密斯、卡佩拉都到位了,補強的重點就是后衛線,裁掉威廉姆斯,騰位置,留薪資空間,算是未雨綢繆。
但問題來了,威廉姆斯真就完全沒戲了嗎,或者說,火箭隊的這一刀切,到底是果斷還是太絕?站在懂球人的角度說句公道話,夏聯表現雖說重要,但也不能全看這兩場球,年輕球員有起伏很正常,火箭隊新陣容磨合期,后衛線競爭本來就慘烈,威廉姆斯打得不行,背后其實是整個球隊結構和用人思路的變化,今年夏天火箭隊引進了杜蘭特這種級別的超級前鋒,目標擺明了不是繼續“擺爛,而是沖擊更高,留給邊緣人和試訓球員的容錯率變低,威廉姆斯這種典型的“發展聯盟苦工,在新環境下確實難有立足之地,裁掉他既是無奈,也是必然。
不過,球迷們也別光盯著這次裁員說事,畢竟火箭隊不是沒有補強動作,杜蘭特的到來本身就是大新聞,芬尼·史密斯和卡佩拉的加盟也算是實用型引援,尤其是內線和鋒線的厚度一下子上來了,剩下的短板其實就在后衛線,謝潑德這場19中6拿到18分,看著數據還行,其實命中率和威廉姆斯差不多,唯一不同的就是謝潑德還有成長空間,管理層明顯是想把資源押在更有想象力的球員身上,畢竟NBA講究的就是潛力和即戰力的平衡,誰能頂上來,誰就有機會。
說白了,這波操作火箭隊其實挺聰明,一邊騰出薪資空間,一邊釋放一個正式合同名額,后續再簽個底薪球員完全沒壓力,關鍵是不會碰到第一硬工資帽,這對球隊后續引援和操作都是加分項,管理層現在的目標很明確,就是先把陣容瘦身,然后有針對性補強,尤其是后衛線,畢竟上賽季的主力已經大換血,留給新人的窗口期其實不多,威廉姆斯沒抓住機會,也算是正常淘汰,不能說可惜,也不算意外。
但回頭一看,火箭這兩場夏聯都輸了,場上沒什么亮點,后衛線整體表現一般,這時候裁掉威廉姆斯,輿論聲音肯定有,“又甩鍋給替補“管理層太絕情之類的議論都會有,不過NBA本來就是這樣,拼的就是即戰力和潛力,誰能頂上來誰就站得住腳,火箭隊現在是想借著陣容調整的窗口期,盡快把球隊打造成能爭取季后賽的班底,威廉姆斯要是真有實力,不愁沒人要,發展聯盟或者海外賽場都能再搏一搏,畢竟NBA每年都有人落選,也都有逆襲的例子。
總結一下,威廉姆斯被裁掉,火箭隊算是理性操作,既騰了位置又省了錢,給后續補強留了余地,這種做法雖說有點冷酷,但在NBA就是常態,球迷們可以有情緒,但也得接受現實,下一步火箭隊大概率會繼續補強后衛線,全隊的重建節奏沒有放慢,只是換了個活法,威廉姆斯的離開,是一場夏季聯賽的小插曲,也是火箭重建路上的一道分水嶺,留給所有球員的信號就一句話——把握機會,別等到名單出爐才后悔,畢竟NBA從來沒人等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