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特朗普發明“對等關稅”這一流氓概念之后,全球貿易因美國的胡作非為而遭受重創,近乎全世界所有國家都難逃特朗普的關稅打擊。幾日前特朗普宣布的“最后通牒”,更是讓絕大多數國家都看清楚了美國的嘴臉,認定那個曾經為全球自由貿易吶喊的美國,已經徹底成為“過去式”了。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眼尖的西方媒體發現,在特朗普的大棒揮下之后,這些遭受無妄之災的國家并沒有出現意料之中的“慌亂”,反而開始另辟蹊徑,尋求繞開美國的影響來“自立門戶”
美國要被全世界給孤立了?
根據美國紐約時報在7月13日的報道稱,在特朗普的關稅沖擊下,亞洲國家們紛紛開始繞開美國,尋求“更好的朋友”。例如韓國總統李在明就已經派遣特使前往澳大利亞與德國商討貿易事宜,并改善了與日本的外交關系,計劃加入美國退出的CPTPP協定。韓國經濟學家崔秉日強調,若是為了國家利益,韓國政府“什么都愿意做”。
無獨有偶,印尼也打算與歐盟達成一份協議,將雙方之間的關稅調整到接近為0。金磚國家集團雖然沒有針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作出集體回應,但也處于不斷擴張當中,巴西加入曾一度引發特朗普的強烈不滿。
對于這些現象,墨爾本大學教授亞歷山大?海因德表示:雖然目前沒有看到亞洲國家形成反美統一戰線的情況,但是如果目前的“動蕩”繼續下去,那么這種情況就會出現變化,如今的美國正在以一個極快的速度來拆除自身費盡心思所建立起來的“體系”,實在令人感到驚訝。
背后體現出了什么客觀事實?
實際上,從這些國家的動作我們就能看出,美國雖然親手打造了全球貿易體系,但全球貿易并不是離開了美國就沒法轉的,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市場自身就會決定貨物的最終流向,這是無論特朗普追加多少關稅都難以改變的客觀現實。如果特朗普繼續采取此類貿易斜坡的行為,最終被孤立的不會是某個國家,而會是美國自身。
另一方面,美國之所以能維持如今的高水平市場和消費,實則就是趴在全球貿易體系上“吸血”,因為各國的結算全都離不開美元,這是為美元霸權的“天然背書”,但若是反過來理解,全球國家尋求建立一套全新的,游離于美國之外的貿易體系,那么美元結算和Swift系統也就成了無用功。
這或許也能解釋,為何特朗普一上臺,就高喊著要收回巴拿馬運河,要拿下李嘉誠的長江和記實業公司的所有港口,實際上就是想靠這些基礎設施,以及巡弋在全球的美國海軍反向脅迫全球國家,讓他們不放棄美元和美國。
但事實證明,光是一個巴拿馬運河港口就讓美國拿的舉步維艱,更遑論全球貿易路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