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大同發生的一件事引發廣泛關注。
來自深圳的盧女士一家乘坐高鐵從太原抵達大同,在下車時不慎遺忘裝入干凈紙質垃圾袋中的兒童手表。
由于兒童手表具備定位功能,經查詢發現仍顯示在大同南站,盧女士由此判斷手表已被當作垃圾處理。
為找回兒童手表,盧女士次日撥打12345熱線向大同市城市管理局求助。
經追蹤,確定手表已隨垃圾進入中轉站擠壓箱,但箱內有約8噸垃圾,尋物難度陡增。
為盡快找回失物,大同市新城環境公司緊急將垃圾轉運至富喬垃圾焚燒發電場空地。
兩名環衛工人不顧臟亂,徒手在垃圾堆中逐一翻找,經過4個多小時的不懈努力,丟失的手表終于從堆積如山的垃圾中找到。
本是一件充滿溫情的暖心事,卻引發質疑,網友表示,為找一塊兒童手表并不值得花費如此人力物力;
“如果是人工耳蝸等關乎救命、要緊的工具還可以這樣做,就一只兒童手表有必要這樣翻找嗎?”
還有人吐槽,在高溫下4個小時翻找8噸垃圾,“誰來心疼一線環衛工人?”
大同市城管局工作人員稱,他們此前也有過幫市民尋找失物的先例,只要老百姓有需求,我們肯定去做。
對此,網友評論:如果愛護人的生命,可以不論價值取向,花多少錢都得去做,這是彰顯生命至上;
根本沒拿環衛工當人看,典型的官僚主義,讓環衛工大熱天翻四小時垃圾,給人多少錢?
從盧女士一家的角度看,兒童手表或許意義非凡,它不僅是一件物品,更可能關乎孩子的安全與聯系,對家長而言是一份安心的保障。
在發現手表隨垃圾被處理后,在合理范圍內尋求幫助,這一行為無可厚非,且手表具備定位功能,讓找回失物看似有跡可循。
然而,質疑聲的出現也并非毫無道理。
從現實角度出發,在大熱天讓兩名環衛工人在又臟又臭的垃圾中翻找一塊價值幾十元的兒童手表,確實存在諸多值得考量之處。
從環衛工人的工作環境與身體健康來說,高溫天氣下,垃圾堆散發的惡臭和滋生的細菌對人體健康威脅極大,徒手翻找垃圾,不僅要忍受刺鼻氣味,還可能面臨被垃圾中的尖銳物品劃傷、感染疾病的風險。
(圖片來源:豆包AI)
四個多小時的高強度工作,極易導致環衛工人中暑、脫水等身體不適,這無疑是對他們身體健康的漠視。
而且,環衛工人日常工作就十分辛苦,承擔著城市清潔的重任,讓他們承擔這樣額外的、并非本職的工作,確實有欠妥當。
從資源利用的角度來看,此次行動涉及垃圾轉運、人力投入等成本。
轉運垃圾需要耗費車輛、燃油等資源,環衛工人4個多小時的工作時間,若用于正常的環衛工作,能為城市環境改善做出更多實際貢獻。
這樣的人力和資源投入,與找回一塊兒童手表的價值相比,似乎不成正比,造成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
大同城管局回應稱并非個例,有需求就要做,這種為人民服務的初衷值得肯定,但環衛工人也是人民,需要起碼的尊重、體恤和關愛,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領導部門但在實際操作中,需要在滿足民眾需求和合理利用資源之間找到平衡。
比如,在面對此類情況時,是否可以先評估物品的價值和重要性,嘗試其他更高效、低成本的尋找方式。
若必須動用大量人力物力,是否可以考慮讓失主承擔部分成本。
這一事件也反映出我們在倡導正能量、宣傳暖心事時,需要全面、客觀地看待問題,不能只強調想要的結果,而忽視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合理之處。
我們應當尊重每一位勞動者的付出,珍惜公共資源,讓善意之舉在合理、可持續的框架內進行。
希望在未來類似事件中,能有更周全的解決方案,既能滿足民眾需求,又能保障勞動者權益、合理利用資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