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次屬于長期主義者的勝利。
2025年7月10日杭州運河文化中心,零跑CEO朱江明在全新C11的上市發布會現場,公布了一個令所有人震撼的消息:中國造車新勢力2025年上半年的銷冠,是零跑。
而且,零跑是以連續四個月銷量第一的無可匹敵之姿,強勢登頂的。
朱江明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令很多人都意外的成績。
2025年,國產新能源汽車的戰局已進入下半場,小米YU7上市,引爆了熱搜榜;問界M8登場,震顫了朋友圈……短短半年,“網紅”新車層出不窮,人氣爆款刷新紀錄。
放眼群雄盤踞的造車新勢力隊伍,零跑一直都不太起眼,甚至長期被質疑是否還“活著”。因此,當它成為黑馬并改寫行業格局時,人們的心中,難免會升起一個大大的問號。
發布會現場,朱江明用一組數據給出了答案。
2021年,零跑C11發售之初,首月的訂單量為3388臺,不及小米YU7的百分之一。但就是這樣一款看似不受歡迎的產品,卻在2022年月銷達4千臺、23年月銷攀升至7千臺、24年10月實現月銷過萬。
零跑C11的銷量逆襲
C11的逆襲,其實就是零跑的縮影———
不求爆火,只求長紅。
不被看好的過去
人們總是說,成功離不開天時、地利與人和,但回顧零跑的過去,它似乎一個都不沾。
十年前的一個夏天,朱江明因為在西班牙瓦倫西亞無意間的一瞥,萌生了造車的念頭。那時的他,已經48歲了,且所處的行業與汽車隔了好幾座大山。
2015年夏,朱江明瞥見「雷諾Twizy」電動車
因此,零跑成立之初,旁人冷嘲熱諷:“你一個不懂車的人,造什么車?”
這樣的質疑聲,朱江明早有預期,故不曾理會,打算用成績去回應。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質疑」,只是這段征程中最微不足道的一道坎。
2017年底,零跑內部開啟了C11的立項,第二年便啟動了這款車的設計工作,一直到2019年底,C11光是造型,就經歷了10個輪次的迭代,生產、發售指日可待。
結果人們左等右等,等來的卻是C11的“消失”。
因為彼時的零跑,正在經歷一段至暗時刻。
2019年1月3日,零跑在北京水立方推出了自己的首款汽車——「S01」。怎奈出師不利,這款車剛問世,便遭遇了席卷整個行業的寒冬期,新勢力車企皆面臨投資低潮和銷量下滑的窘境。
零跑上下傾盡全力,也僅在2019年賣了不到1000臺。
2019年1月,零跑S01上市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S01的失利,只是災難的前奏。
2020年,席卷全球的不可抗因素和公司資金斷裂的難題將零跑徹底逼入了絕境,為了自救,零跑團隊盡數出動,跑遍了全國各個城市,見了足足89批投資人,只希望有人能夠伸出援手,但得到的答復都是“NO”。
放棄與否,只在朱江明等人的一念之間。
令人詫異的是,朱江明并未責怪運氣不好,而是堅信技術可以解決一切困難。
懸崖邊,朱江明和一致行動人決定破釜沉舟,承諾未來三年,將用自己的錢給全體員工發放工資。
也是這個時候,C11重見天日。
它,成為了零跑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一款車。
2021年的杭州運河文化中心,被零跑內部寄予厚望的C11正式發布。
2021年9月,C11上市
但朱江明環顧四周,唱衰的聲音不絕于耳,人們不相信C11可以拯救零跑,更不相信零跑能破而后立。
沒有爆紅,只有長紅
后來的結局,大家已然知曉。
2025年6月4日,零跑官宣:C11上市四年,累計銷量突破25萬臺。
當初質疑它的人怎么也沒想到,這款不被看好的車,不僅未折戟沉沙,反而在電動汽車換代速度堪比數碼產品的時代,實現了逆生長,成為像特斯拉Model Y一樣的經典款,常年熱銷。
這份成績的背后,不是天時、也非運氣,而是一次次地打磨。
2020年,當朱江明決定重啟C11時,他做了一個哪怕今天看來,仍然大膽的決定——越級體驗。
當時的新能源汽車圈,有些車企在追求技術性的登峰造極,價格上不斷摸高;有些車企通過簡單地換殼,形成價格上的優勢。
零跑不同,因為朱江明敏銳地預感到,唯有「好而不貴」,才能真正贏得用戶的心。為此,他希望C11用15萬級的價格,帶給車主30萬級的享受。
這顯然不是一個簡單的目標,零跑決定孤注一擲,傾盡所有籌碼,埋下兩張底牌。
第一張底牌,是真誠。
朱江明說過一個小故事,在C11的車內有一個紙巾盒,倘若是其他同價位的汽車,大多是隨意擺放在中控臺或扶手架上,零跑則換位思考于中高端汽車的使用體驗,發現紙巾盒無論放在哪個位置,其實都不適合,故選擇隱藏起來。
為此,零跑特地開發了一個扶手箱內的紙巾盒,使其既能提升美觀度,又不影響日常使用。
此外,就連雨傘的收納、藍牙耳機的存放、貴重物品的保存,零跑也都考慮到了,分別在車內設計了干濕分離的雨傘儲藏室、藍牙耳機專用存放區與隱秘暗格。
這樣的小細節,藏在C11的各個角落,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提升著每一位車主的駕駛體驗。
零跑全新C11
更難能可貴的是,零跑沒有選擇閉門造車,它還會傾聽車主的聲音。全新C11的內飾中,有一個別出心裁的顏色——砂巖棕。它的誕生,其實是全體C11車主的功勞,在長達四年的時間里,零跑通過與車主進行一次又一次地交流,最終共創出了「砂巖棕」這款顏色。
最右為砂巖棕
每一家車企的車主,都有專門的稱謂,零跑便喜歡稱呼自家車主為「零居」,意為「鄰居」。
在各式各樣的關系中,鄰居象征著平等,也意味著共存,唯有每一個人都參與到社區的建設中,方能締造長久的幸福感。
因此,零跑早已將用戶共創視作常態化的流程,并通過這種方式,孕育出了諸多更好的產品。朱江明便坦言:用戶,就是我們最好的產品經理。
回看C11的誕生,無論是打磨細節,還是傾聽用戶的聲音,其實都是一些老生常談的“笨功夫”,但恰恰是這些費力的笨功夫,給人以真誠,并筑起了一道喚作“用戶信任”的高墻。
市場不會辜負任何一個認真做產品的人,用戶也不會忽略任何一家真誠的企業。
C11的逆襲與長紅,便是最好的佐證。
C11之后,零跑愈發堅定了自己所走的道路,當零跑B10、C16等車型問世后,它們哪怕沒有引爆輿論場、哪怕外界嘲笑零跑沒有“網紅體質”,零跑上下也不惶恐,因為他們相信,時間是最好的試金石,只要守住用戶的口碑,用戶就會用長紅的銷量,給予回報。
孤獨的工程師
零跑能實現「好而不貴」,離不開它的第二張底牌——「全域自研」。
所謂全域自研,是指車企實現了動力、智駕、智艙等系統以及大部分汽車零部件、核心零部件的自研自造。這也就意味著,這家企業必須達成業內技術的全面掌握。
顯然,這是一柄雙刃劍。因為任何想實現全域自研的車企,都需要付出巨量的研發成本,背后是時間、人才與資金的不斷投入,稍有不慎,便有掉隊乃至出局的風險。
而如果成功了,則能自給自足,極大程度地降低生產成本,成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宜家”、“優衣庫”。
面對這條荊棘遍布的霧道,鮮有車企敢于踏足,“不懂車的萌新”朱江明,則懷著一腔熱血,義無反顧地闖了進去。
別人問他:“為什么敢這么做?”
朱江明回答:“因為我相信中國的工程師足夠優秀。”
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朱江明除了企業家的身份,其實還是一名資深的工程師,所以他深知,「技術」才是一家企業的護城河,自研技術越多、越深,護城河便越高、越厚。
零跑倘若想要長久地立足于新能源汽車領域,那這條道路哪怕再曲折,也要走下去。
因此,零跑自創立之初,便在不斷擴張工程師隊伍,短短九年,從最開始的40人,擴張至超5000人,增幅超百倍之多。
朱江明與5000位零跑工程師的合影
但這條名為“技術”的路途,不僅曲折,還孤獨。當“蔚小理”的傳說響徹江湖時,零跑卻長期處于查無此人的狀態。
零跑究竟有多低調呢?
低調到以前的朱江明需要不斷證明零跑還活著,現在的朱江明,還需要證明自己也活著。
好在,不只是朱江明一人,這5000位工程師也都是技術至上的匠人,他們憑借熱愛與信念,在時間的長河中,扛住了孤獨,熬過了枯燥。
研發過程中前進的每一步,都會引起所有人的歡呼
默默無聞的十年間,他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第一”:先后推出了業界首個八合一電驅、業界率先量產CTC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業界首個四葉草中央域控技術、車規級的智駕芯片「凌芯01」……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隨著全域自研的深入,零跑目前已實現65%成本的核心零部件皆可自研自造,這些節省下來的成本,便成了零跑堅持「好而不貴」的底氣。
2025年7月10日,當全新C11以60英寸AR-HUD+21揚豪華音響碾壓同級,卻定出特斯拉Model Y的一半價格時,人們終于知曉——
所謂“品價比”,實則是工程師用萬千不眠夜熔鑄的降維打擊。
越來越好的未來
2025年3月11日,朱江明在媒體溝通會上立下目標:“今年零跑汽車的總銷量將達到50萬輛至60萬輛,我們非常有信心。”
此言一出,四方皆驚。
畢竟,2024年造車新勢力銷冠的全年總銷量,正是500508輛。這也就意味著,看似不起眼的零跑,也想要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排頭兵。
這是博人眼球,還是盲目自信?
人們低估了零跑。
自2024年 2月的6566輛,一路攀升至12月的42517輛。
進入2025年,零跑更是開啟了“暴走模式”,1月交付25170、2月交付25287…… 6月交付48006臺。半年時間,零跑全系累計交付達221664臺車,并已連續四個月位居新勢力銷量榜榜首。
零跑2025年上半年銷量
這份成績單,不可謂不豪華。
更令人詫異的是,零跑的戰績不只是國內突出,國外的銷量亦一路飄紅。
截止2025年6月,零跑以全球1500家網點,穩居中國新勢力渠道規模第一, 星羅棋布的渠道網,造就了零跑在海外的異軍突起,2025年1-5月,零跑汽車累計出口銷量超17200臺,位居中國新勢力第一。
零跑出口海外
海內外驚艷的數據,造就了亮眼的財報。在零跑公布的2025年Q1財報中,零跑實現了第一季度盈利雙突破,營收同比增長187%至100.2億元,毛利率憑借14.9%創下新高。
一組又一組數據無一不在證明,2025年方才過半,零跑便已穩居造車新勢力的領先地位。
當人們回看朱江明當時立下的目標,發現它并非大話,而是自信,是朱江明對零跑的信心,也是他對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信心。
他始終相信,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越來越龐大,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車主,選擇國產電車。即便是國外的汽車市場,也將逐步擁抱新能源汽車,并接受愈發優秀的中國電車。
2021年,當朱江明站在C11發布會的臺上時,臺下擠滿了質疑聲;2025年,當朱江明站在全新C11發布會的臺上時,臺下掌聲雷動。
十年蟄伏,四年逆襲。在汽車產業這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零跑“笨拙”地選擇了最慢的那條路,以時間洗煉技術,用孤獨孕育真誠,一步步邁出了最堅實的步伐,直至望見終點的曙光。
這不是個人英雄主義式的勝利。
這是一次屬于長期主義者的勝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