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后重回杭州運河發(fā)布中心,零跑C11這次帶著“掀桌子”的架勢來了——14.98萬起售,卻標配激光雷達、800V高壓平臺、60英寸AR-HUD,甚至把Nappa真皮座椅和21揚聲器杜比音響都塞進了15萬級SUV里。這哪是改款?分明是拿著30萬的配置單,硬生生砍成了“五折促銷”。發(fā)布會現(xiàn)場,零跑高管那句“能長期被選擇,才是真經(jīng)典”,聽著像情懷宣言,實則暗藏殺機:當比亞迪還在糾結“油電同價”,零跑已經(jīng)玩起了“電比油賤”的降維打擊。
“六維進階”背后,是新能源市場的殘酷內卷
全新C11的升級被官方包裝成“六維進階”,但明眼人都看得出,這是對Model Y的精準狙擊。比如那個60英寸AR-HUD,亮度高達16000nit,雨天戴偏光鏡也能看清導航,直接對標奔馳EQS的配置;再比如全系標配的800V碳化硅平臺,18分鐘快充補能300公里,比特斯拉V3超充還快。最狠的是激光雷達+高通8650芯片的組合,居然下放到14.98萬的入門版——這操作讓隔壁小鵬G6車主直呼“背刺”。
但零跑的野心不止于堆料。全新C11的座艙玩起了“感官綁架”:256色氛圍燈隨音樂律動,智能香氛系統(tǒng)提供三種定制氣味,連座椅通風都搞出“吸入式”黑科技。更絕的是中控臺那塊17.3英寸2.8K屏,分辨率比iPad Pro還高,卻取消了副駕屏——用零跑產(chǎn)品經(jīng)理的話說:“與其讓副駕刷抖音,不如讓全家一起看AR導航?!边@種“減法美學”,本質是把成本砸在用戶真痛點而非營銷噱頭上。
“技術普惠”不是口號,而是生死戰(zhàn)
零跑敢這么玩,靠的是全域自研的底氣。自研800V SiC電驅重量僅75kg,效率比行業(yè)平均水平高5%;CTC 2.0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讓車身扭轉剛度提升15.5%,連帶著操控性和安全性一起起飛。更關鍵的是成本控制——當友商還在為英偉達芯片漲價發(fā)愁時,零跑已經(jīng)用自研凌芯01+高通雙芯片方案,把智駕硬件成本壓到行業(yè)最低。
這種“技術普惠”策略正在改寫市場規(guī)則。2025年上半年,零跑以22萬輛交付量登頂新勢力銷冠,其中C11系列貢獻超40%。它的成功揭示了一個殘酷現(xiàn)實:在15萬-20萬市場,消費者要的不是冰箱彩電大沙發(fā),而是實打實的續(xù)航、補能和智駕體驗。深藍S7、比亞迪宋PLUS為什么突然不香了?因為它們的增程版純電續(xù)航還卡在200km,而C11直接干到300km;小鵬G6的800V平臺只給高配,零跑卻全系標配——這就是“降維打擊”的教科書案例。
從“性價比”到“品價比”,零跑的終極野心
全新C11最可怕的不是參數(shù),而是定價邏輯。14.98萬的起售價相比老款一分沒漲,卻多出價值4萬的配置。這種“加量不加價”背后,是零跑對規(guī)模效應的極致利用:全球1500家門店、80萬保有量帶來的供應鏈議價權,讓它可以像特斯拉一樣,用銷量攤薄研發(fā)成本。更值得玩味的是權益政策——終身三電質保+免費家充樁,擺明了要搶燃油車用戶的“最后一杯羹”。
零跑創(chuàng)始人朱江明說過:“智能電動車的終局是10萬-20萬市場。”全新C11正是這盤大棋的關鍵落子。接下來,10萬級的B01將復制同樣套路,用800V平臺血洗A級車市場。當行業(yè)還在討論“蔚來換電模式能否盈利”時,零跑已經(jīng)用“技術下沉”證明:新能源車的終極競爭,不是誰更豪華,而是誰能把高端配置變成平民標配。
結語:沒有“廉價感”的便宜,才是真顛覆
四年前,零跑C11靠“越級滿配”打開市場;四年后,它用“六維進階”重新定義性價比。這背后是中國供應鏈+全域自研的雙重紅利——當別人還在為激光雷達成本發(fā)愁時,零跑已經(jīng)把它做成15萬級SUV的“白菜價”?;蛟S正如網(wǎng)友調侃:“以前沒錢買零跑,現(xiàn)在沒錢買零跑?!钡@句話的深意是:當一輛車能給你Model Y的體驗、卡羅拉的價格,燃油時代的價值體系就該崩塌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