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被停職審查的高崗吞服了大量安眠藥物,自盡于家中,草草終結了自己的一生。
他本是毛主席十分看中的人才,在多年的抗戰過程中也為黨的建設事業做出杰出的貢獻。最終卻因為貪心權力,在黨內搞分裂運動,被停職處理,落得個如此潦草的結局。
雖然在生命的末尾犯了錯,但高崗在黨內工作的這些年,卻在人民和同事心中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大家都認為他是人民的好公仆,黨的骨干力量。
那地位如此靠前的他,如果活到了55年授銜之時,會被授予功勛表彰嗎?超半數的回答都是會,但實際上正確的答案應該是不會,而且和他所做的錯事并無關聯。
那這其中又有什么緣由呢?點個贊,這篇文章為您講一講高崗無法授銜的原因。
一、授銜的標準——指揮重大戰役
我國有十大開國元帥,包括朱德、彭德懷、林彪等人。他們無一例外都指揮過上萬的大型兵團作戰,是人民軍隊的締造者。
南昌起義、百團大戰、四渡赤水、平型關大捷……黨成立以來經歷過的關鍵性戰役都有這些大將軍的身影。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在黨的著名戰役中做出過杰出貢獻的人。
這些戰役,雖然只是教科書上的一段話一行字,但卻實實在在是扭轉了黨的命運的重大挑戰,在這樣的戰役中挑起大梁的人,理應得到授銜的榮譽。
但是高崗則不同,他雖然位高權重,但在戰場上的資歷較淺,頂多算是陜甘寧軍區的杰出代表。
早年高崗雖也指揮過游擊隊作戰,但卻從未主導過大型戰役,因此他并不符合這一授銜的標準。
二、計算功績的標準——資歷
不僅僅是元帥們,在1955年那場授銜儀式中被授予“上將”榮譽及其他榮譽的將領們,也都有著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早早投身革命,參與了黨的每一步成長。
可以說,這些人是真正從黨一無所有之時一路拼殺過來的。跟著毛主席周總理的指揮,實現了毛主席“以星星之火燎原”的預言。
他們所得的榮譽并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在很多個生死攸關的瞬間,堅定的將黨的利益放在首位,不僅僅以敏銳的觀察力指揮戰斗,而且親自上陣殺敵,浴血奮戰。從不因為前路迷茫而退縮。
而反觀高崗的人生歷程,他雖入黨時間很早,且是陜甘地區杰出的黨員。不僅響應號召領導小型戰斗,而且奉行軍民一體和當地的百姓搞好關系。
但他的工作始終是以戰場后方的文職工作為主,這樣看來他在戰場上的資歷太淺,給他授銜很難服眾,不利于黨的軍隊的管理。
因此,即使高崗犯錯之后毛主席還念在他是個人才,提出在他交代問題后就從輕處理,但因為其資歷不夠,黨中央很難通過給他授銜的決定。
三、給予榮譽的前提——貢獻
授銜所涵蓋的人,無一例外都是在黨的關鍵時期做出杰出貢獻的人。
例如朱德是井岡山會師的杰出代表人物,甚至可以說是黨的軍隊的締造者。彭德懷先后指揮過百團大戰、抗美援朝戰爭等十分重要的戰斗,帶領著我黨并沒有先進武器的部隊制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他們是人民情愿信任的人,授銜這一榮譽之是對他們個人能力,及多年來偉大貢獻的認可。
可高崗的資質尚且不夠,他是黨的權力中央的人,但在曾經的多場戰役中只是充當著接受指揮的角色。和身經百戰的幾位大將軍相比,個人能力無法服眾,自然不容易被授銜。
結語
雖犯過重大的錯誤,且沒有被授銜的資格,但高崗仍是個在黨的幾十年征戰中發揮過重要作用的人物。
起初投身革命,他是在黨所宣傳的思想中,看到了自己所一直追尋的理想。一路走來,他追尋理想的路坎坷異常,但黨給他的希望從未熄滅過。正是因為這樣,他才埋頭深扎陜甘地區,將黨的光輝灑向自己腳下的土地。
他并不是人們刻板印象里只會搞宣傳的文士,事實上,他也曾是游擊隊的骨干成員,在每場嚴峻的游擊戰中都沖鋒在前,為著理想奮斗。
高崗算是一位很復雜的歷史人物,有人認為他貢獻巨大,有人認為他權力欲望過重,不如將這一切都交由歷史評價,給他一段公正的評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