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蕪湖市灣沚區花橋鎮堅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貫穿鄉村治理全過程,秉持法治固本理念,創新設立“花滿橋紅”調解室,探索“法治+黨建引領信用分紅”新模式,將治理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夯實了“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的治理根基,驅動村集體經濟蓬勃發展,實現全民增收致富,提升了鄉村“善治”水平。
法治筑基,擦亮“花滿橋紅”金招牌
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法治保障是關鍵。花橋村凝聚共識,堅持依法治村,將法治元素深度融入村莊治理的各個環節,傾力打造特色品牌——“花滿橋紅調解室”。該調解室聘請退休老干部擔任專職調解員,積極探索“村民反映問題——調解員及時介入調查——組織雙方或多方協商——依法依規提出調解方案——達成協議并督促履行——跟蹤回訪鞏固效果”的調解機制,確保了矛盾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化解在基層。
“花滿橋紅”調解室是花橋村法治實踐的生動載體,集聚了村“兩委”干部、老黨員、鄉賢、法律顧問等多方力量,形成了一支懂法律、知民情、有威望的專業調解隊伍。針對鄰里糾紛、土地爭議、家庭矛盾等鄉村常見問題,創新運用“情、理、法”相融合的調解方法,將法言法語轉化為村民聽得懂、能接受的“鄉土話”,提高調解效果。
信用生“金”:分紅激勵織密“善治網”
花橋村深知,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信用建設必須根植于堅實的法治土壤。依托“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契機,花橋村創新推出“法治信用積分”制度。將遵守村規民約、主動化解鄰里小糾紛、積極參與普法宣傳、自覺履行法律義務(如贍養老人、依法經營)、配合村集體依法開展土地流轉等具體行為,量化為可考核的信用積分。
依據年度信用積分高低,評選出先進典型進行表彰,同時給予現金分紅。這一舉措讓“法治積分”從理念變為現實,有效地將法治精神、信用價值與組織優勢深度融合,用“法治”為信用立標尺,用“黨建”為評議定航向,用“分紅”為善治添動能,成功激活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提升的內生動力。通過看得見、摸得著的“真金白銀”和發展機會,形成強大的正向激勵,有效織密了基層善治防護網。
和諧致“富”:法治沃土催開“共富之花”
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是發展的基石,也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花橋村沒有止步于矛盾化解,而是將治理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積極探索增收致富的新路徑。通過法治實踐和有效治理,花橋村改善了干群關系,為集中力量謀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花橋村立足村實際,積極探索“黨建+合作社+農戶+企業”的模式,盤活閑置資源和資產,并依托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契機成立“蕪湖市施茶湖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糧食烘干、農資銷售、青梅種植等特色產業,率先實現全民入股、全員分紅,為農戶解決了賣糧曬糧難、就業難、農業種植支出成本高等問題,讓村民參與到產業鏈中,真正實現了有活干、有租收、有錢賺、有紅利分的良好局面,進一步增強了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法治是鄉村善治的“壓艙石”,是鄉村振興的“助推器”。以“花滿橋紅調解室”為支點,以“法治積分”為杠桿,花橋村撬動了基層治理效能,實現了從有效化解矛盾到有力推動發展的跨越。這條“以法治保障和諧,以和諧促進發展”的道路,不僅讓花橋村開出了和諧穩定的“善治之花”,更結出了共同富裕的“幸福之果”,為新時代法治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了可借鑒的“花橋樣本”。未來,花橋村將繼續深耕法治沃土,讓“花”更艷,“橋”更紅,“民”更富。(蔣政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