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黨中央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大決策部署,激勵青年學生將專業知識融入鄉村實踐,親身體驗鄉鎮產業在傳統與現代交融中展現的振興活力,7月6日,長江師范學院“鑒湖微光”志愿者服務團前往馬武鎮彭婆婆榨菜廠,開展了一場獨具特色的參觀調研活動。
前往彭婆婆榨菜廠途中
傳承·對話百年匠心
彭婆婆榨菜廠由傳統風脫水榨菜制作技藝第五代傳人彭榮貴掌舵,是一座承載百年技藝的非遺工坊。依托“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其產品暢銷全國23個省份,有效帶動周邊1500余戶農戶年均增收3000元。其核心工藝——獨創的“三腌三榨”古法及秘制辣椒粉配方,已雙雙入選涪陵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帶隊老師及志愿者同專業工作人員交流
踏入榨菜廠,志愿者們開啟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奇妙之旅。專業工作人員帶領大家沉浸式體驗傳統非遺榨菜文化。空氣中濃郁的醬香,是老一輩手藝人堅守傳承的匠心味道。工作人員細致講解榨菜從選材到腌制的每一步驟,新鮮青菜頭歷經多道工序,變成色澤鮮亮、口感爽脆的榨菜,每個細節都飽含學問。
創新·觸摸智造脈動
步入現代化生產車間,志愿者們看到了傳統工藝擁抱未來的方向。嶄新的自動化設備已初步安裝調試完畢,未來將高效承擔從清洗、切割到包裝等環節。同學們饒有興趣地了解設備原理與運作流程,深刻感受到科技賦能將為傳統工藝帶來的巨大潛力——在堅守核心風味的同時,顯著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標準化水平。
志愿者們進入現代化車間了解設備運作流程
躬行·體匠作真諦
在專業指導下,志愿者們親手體驗了榨菜制作的部分環節。工作人員揭秘了彭婆婆古法辣椒粉的熬制工藝:精選本地優質辣椒,經柴火慢熬、自然晾曬、石臼研磨,最終制成色澤紅亮、香氣濃郁的秘制調料。志愿者們戴上手套,嚴格按照配比將辣椒粉與菜頭絲充分拌勻,確保每根榨菜都均勻裹上醇厚的香辣風味。隨后,在工作人員指導下,大家學習了自動化包裝機的操作流程與真空密封原理。當一袋袋凝結著傳統智慧與現代工藝雛形的榨菜呈現眼前時,志愿者們無不感嘆二者融合的奇妙魅力。
志愿者們紛紛動手制作榨菜
感悟·共繪振興圖景
活動尾聲,志愿者們不僅帶回了親手參與制作的榨菜,更收獲了對鄉村產業振興的深刻體悟。他們認識到,傳統美食的現代化之路,既離不開匠人對核心技藝的堅守,也需要科技創新的持續驅動。密封袋上熠熠生輝的“彭婆婆”商標,正是鄉鎮企業在鄉村振興浪潮中砥礪前行的生動縮影。
結束榨菜制作后志愿者們收獲滿滿
劉顏玲同學分享道:“此行讓我深深折服于傳統工藝的精湛,也看到了科技賦能的強大力量。親身參與制作,體驗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內心深受震撼。鄉村產業振興,正是傳統底蘊與現代活力交融、匠人精神與科技創新并行的偉大實踐。作為青年學子,我們理應投身其中,貢獻智慧與力量,助力傳統產業煥發新光彩。”
此次參觀調研活動意義非凡,長師“鑒湖微光”志愿者們不僅近距離感知了非遺技藝在現代化進程中的傳承與創新,更深刻理解了基層特色產業發展對鄉村振興的基石作用。大家紛紛表示,將以此次活動為起點,積極運用所學知識服務鄉村產業,在鄉村振興的廣闊天地中貢獻青春智慧。他們真切體會到,非遺技藝的薪火相傳需要擁抱現代化生產方式,而鄉村振興的蓬勃答案,正蘊藏在一個個像彭婆婆榨菜廠這樣扎根鄉土、創新發展的基層產業實踐之中。
通訊員:冉城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