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消息稱俄羅斯可能會退役唯一一艘“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并送往拆船廠進行拆解,此消息一出引起了外界的激烈討論。對于俄羅斯來說,唯一一艘航母一旦退役,將徹底成為無航母國家,也將成為五常國家中唯一一個沒有航空母艦的國家。俄羅斯也將喪失大國海軍地位,從曾經的遠洋海軍逐步轉型為近海防御型海軍。俄羅斯之所以會傳出退役這艘航母的消息,無非就這兩點原因,一是技術不夠,二是資金不足,“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從2017年,就開始現代化升級,如今8年過去了,這艘航母的現代化升級不僅沒有完成,還處于停工狀態,甚至要退役不修了。
8年時間對于中國來說,已經能夠完成一艘全新航母的建造,如山東艦從2013年開工到2019年服役,前后也就6年時間。改造瓦良格號從2005年動工,到2012年服役,前后一共用了7年。福建艦大約也就是在2017年開工建造的,如今已接近進入海試的尾聲。俄羅斯之所以修航母如此之慢,究其原因就是配套設施不全,自蘇聯解體以后,航母的配套廠商早已分崩離析,航母升級所需的各種設備無法順利到位,還有就是造船廠老化嚴重,不能滿足航母的升級工作。
這樣的能力其實從蘇聯解體一開始俄羅斯就已經不具備了,當初俄羅斯曾希望從烏克蘭手中接手“瓦良格號”,最后由于各配套廠商分散在各獨聯體國家,且已支離破碎,不管是當時的烏克蘭,還是俄羅斯都不可能完成續建,最終不得已放棄。在此后的30多年時間里,俄羅斯的造船工業不僅沒有取得長足的進步,還處于倒退狀態,一直在吃蘇聯的老本,導致維修“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困難重重。
這艘航母在維修過程中也是丑聞不斷,曾發生起重機倒塌砸在飛行甲板上,留下一個20平方米的大洞,還多次起火,還有高層貪污專項款等。除此之外,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俄羅斯將大部分軍費開支投入到了前線,根本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到這艘航母的現代化升級上,升級費用也是水漲船高,從一開始的500億盧布(按照當時的匯率約為8.58 億美元)預算,上升到了現在的1萬億盧布(現在的匯率大約為116.4 億美元),預算超支20倍,對于這樣一艘服役了20多年的航母來說,已完全失去意義。
與此同時,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這艘航母原本的官兵也被東抽西調參與前線戰斗,航母基本就是一個空殼子,就算完成維修,俄羅斯海軍短期內恐怕也難以補齊作戰人員,將這艘航母運作起來。在俄羅斯造船工業下滑,軍費開支有限,沖突持續的情況下,俄羅斯繼續維修這艘航母將完全喪失意義,其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這樣一來還不如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其他艦艇的建造上,以守住俄羅斯的海上防線。
從俄羅斯和中國過去30年的發展來看,完全是印證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俄羅斯在蘇聯解體時輝煌無限,僅航空母艦就有7艘,還有大量的巡洋艦、驅逐艦,在海上具備與美國硬碰硬的能力,海軍實力位居世界第二。而當時的中國海軍實力相當薄弱,連二流海軍都算不上,整體相當落后。期間,中國還大量從俄羅斯引進技術,以提升中國海軍的整體實力,那時候俄羅斯算是我們海軍現代化發展的“啟蒙老師”。
但如今30年過去了,中國海軍早已今非昔比,全面發展壯大。而俄羅斯海軍則全面走下坡路,不僅沒有實現重振海軍的夢想,還在吃蘇聯時代遺留下來的老底。那么從水面主戰力量上來看,2025年中俄海軍差距到底有多大呢?
首先是俄羅斯海軍,一旦“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退役,俄羅斯的航空母艦將為“0”,成為無航母國家。實際上,自從2017年開始現代化升級,俄羅斯就已經是無航母可用的國家了,只是當時俄羅斯還抱有較大的期望,希望完成現代化升級,穩住俄羅斯的海洋大國地位,但從今天看來,俄羅斯最后的“夢”算是破滅了。
“基洛夫”級巡洋艦
巡洋艦或驅逐艦力量上,俄羅斯現在還有一艘“基洛夫”級巡洋艦“彼得大帝”號尚在服役,另外有一艘“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正在現代化升級,不過從進度上來看,“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大概率也是會以爛尾告終,從2014年1月就已經開始升級工作,如今11年過去了還是沒有重返大洋。就算完成現代化升級,也僅僅具有象征意義,老舊的艦體,落后的作戰系統,已無法適應現代化海戰。在當時25800噸的滿載排水量,核動力的運用,超過500枚各型導彈的配備,確實很具有威懾力,但在今天看來,它已是落后時代的產物。
另有2艘“光榮”級巡洋艦,分別服役于1986年和1989年,同樣老舊嚴重,在俄烏沖突中1號艦“莫斯科”號就被烏克蘭宣布擊沉,雷達系統和防空系統毫無反應,充分說明已無法適應現代海戰的需求。對于俄羅斯來說,不管是“基洛夫”級巡洋艦,還是“光榮”級巡洋艦舍不得退役,其帶來的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苦苦支撐俄羅斯海軍的門面,實際作戰能力早已落后,根本無法應對現代化艦艇的威脅。
“無畏”級驅逐艦
驅逐艦方面,俄羅斯現還裝備有6艘“無畏”級驅逐艦、2艘服役中“現代”級驅逐艦,這些艦艇無一例外都裝備于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間,同樣老舊嚴重。自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從未建造過一艘驅逐艦或巡洋艦,基本都在吃蘇聯遺留下來的老底。
“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級”護衛艦
護衛艦方面,俄羅斯海軍裝備有2艘“薩波什尼科夫元帥級”護衛艦(建造于蘇聯時代,滿載7500多噸)。3艘“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級”護衛艦,這也是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建造噸位最大的水面主戰艦艇,滿載約5400噸。3艘滿載4000噸的“格里戈洛維奇海軍上將”級護衛艦,2艘2000噸級的“獵豹級”護衛艦,2艘4400噸級的“不懼級”護衛艦(蘇聯時代建造),2艘3500噸級的“克里瓦克”級護衛艦(蘇聯時代建造),2艘2300噸級的“轟鳴”級護衛艦,10艘2100噸級的“守護級”護衛艦。
守護級護衛艦
自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建造的千噸級以上護衛艦為20艘,不足中國海軍054A型護衛艦數量的一半。驅逐艦、航空母艦、兩棲攻擊艦、大型船塢登陸艦、萬噸級補給艦的建造數量則為“0”。
中國海軍方面。截至目前,中國海軍已下水或服役3艘航空母艦(遼寧艦、山東艦和福建艦),12艘055型萬噸級驅逐艦(服役8艘),37艘052D型驅逐艦(服役29艘),46艘054A型護衛艦(服役40艘),2艘054B型護衛艦、2艘054型護衛艦,7艘053H2G型護衛艦,還有50艘056A型輕型護衛艦。兩棲力量方面,中國海軍現已擁有4艘075型兩棲攻擊艦(服役3艘,第四艘即將服役),一艘076型兩棲攻擊艦正在舾裝中,8艘071型船塢登陸艦。還有大量的補給艦,坦克登陸艦,偵察船等。
福建艦
055型驅逐艦
且中國海軍的作戰艦艇絕大部分建造于2010年以后,平均艦齡短,各系統更符合現代海戰的作戰需求,均達到了世界頂尖水平。如福建艦,滿載8萬余噸,采用電磁彈射和攔阻系統,并搭載全新一代的綜合射頻系統,使得中國成為自二戰結束以來,在航母技術發展上最接近美國的國家,這在蘇聯的鼎盛時期都沒有做到。還有055型驅逐艦,112單元的垂直發射系統,12500噸的滿載排水量,使得它成為當今世界上綜合實力最強的驅逐艦之一。
所以,從中俄海軍的水面艦艇發展來看,中國正在從近海防御逐步轉向遠洋作戰,而俄羅斯則正逐步從遠洋作戰向近海防御收縮,發展截然相反,且已被中國拉開巨大差距。這樣的差距隨著時間的推移,只會越來越大,并不會縮小。這背后離不開中國經濟、工業和科技水平的飛速發展。
注: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數據來源網絡,僅供參考!
(2025年7月15日著,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抄襲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