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進群,與同行一起共話醫事~
本文來源:醫學界綜合整理
近日,重慶一名男子歐先生因下體瘙癢癥狀,7月2日在一家公立三甲醫院和一家私立醫院分別進行了HPV(人乳頭瘤病毒)檢測,檢測結果卻截然不同。
私立醫院7月3日出具的報告顯示其感染了多種高危型HPV(如52、73、11、61型),并聲稱“感染嚴重,易致癌變”,隨后歐先生在該醫院接受了激光治療和注射治療,短時間內花費近1.9萬元,并被要求繼續接受高價治療。然而,7月5日三甲醫院的檢測結果卻顯示所有HPV亞型均為陰性。
面對這一結果,歐先生懷疑私立醫院的檢測結果有誤或存在過度治療行為。而私立醫院則質疑三甲醫院的取樣過程存在問題,認為其“取樣不到位”,導致結果不準確。雙方各執一詞,矛盾升級。歐先生已向當地衛健委投訴私立醫院,但私立醫院以“誹謗”為由報警,并表示將起訴。目前,相關部門已介入調查,雙方同意在第三方監督下進行復檢。
檢測方法差異
HPV檢測結果的矛盾,首先與檢測技術差異密切相關。根據《人乳頭狀瘤病毒核酸檢測用于宮頸癌篩查中國專家共識(2022)》,臨床常用檢測方法包括:
PCR(聚合酶鏈式反應):靈敏度極高,可檢測低載量病毒DNA,但易受實驗室污染導致假陽性。
雜交捕獲法(HC2):特異性較強,能同時檢測13種高危型HPV,但低病毒載量時可能漏檢。
E6/E7 mRNA檢測:通過評估病毒活性判斷病變風險,更適合高危人群篩查。
三甲醫院通常采用國家藥監局批準的標準化試劑盒(如HC2或PCR法),而部分私立醫院可能存在使用未通過嚴格驗證的試劑或簡化流程,導致結果偏差。
醫療機構資質
根據《醫療機構臨床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管理辦法》,開展HPV檢測需滿足以下條件:具備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資質;通過衛健委技術審核及備案;使用經國家藥監局批準的檢測試劑。
然而,部分醫院可能存在以下問題:
資質不全:未取得基因擴增檢測資質,或使用未經批準的試劑盒;
流程不規范:采樣人員未經過專業培訓,導致樣本污染或采集部位不準確;
利益驅動:通過虛假宣傳(如“低價檢查”)吸引患者,再以陽性結果誘導高價治療。
典型案例顯示,2025年某肛腸醫院因過度醫療被判支付53萬元懲罰性賠償,其手法包括虛構手術指征、術中更換高價耗材等,暴露出部分醫院以創收為核心的畸形考核機制。
此次HPV檢測事件不僅是一起個案,更是對當前醫療體系中檢測規范性、診療透明度和監管力度的深刻反思。唯有加強監管、提升檢測標準、增強公眾健康意識,才能真正保障患者的健康權益。
醫學界兒科領域交流群正式開放!
加入我們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