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祖國情·中華行”浦莎青少年民族團結“手拉手”活動營開營儀式在上海市實驗學校東校隆重舉行。來自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的100名師生跨越5000公里山河,與浦東新區100名上海市實驗學校東校學子相聚一堂,以石榴籽般緊緊相擁的姿態,共赴這場跨越地域的青春之約。
浦東新區區委統戰部副部長、區民宗辦副主任達明宗,浦東新區教育局副局長李曉亮,浦東新區團區委副書記高遠,莎車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縣文體廣旅局副局長、浦東援疆干部楊通長等兩地領導嘉賓出席活動,共同見證這場民族團結的盛會。
千里奔赴:共筑民族情誼橋梁
新疆莎車和上海浦東,就如“石榴籽”般緊緊相擁。弦樂重奏《Never Back Down》以激昂旋律奏響青春序曲,象征著兩地青少年永不退縮的友誼信念。
開營儀式上,浦東新區教育局副局長李曉亮在致辭中回顧了“浦莎手拉手”項目的豐碩成果:自2016年啟動以來,近2000名莎車青少年走進浦東,40所浦東學校與莎車學生建立書信結對,更榮獲“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2024年全國試點示范項目”。他寄語青少年“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篤信者、強國建設的生力軍、民族一家親的紐帶”,用實際行動畫出民族團結的最大同心圓。
文化交融:藝術舞臺綻放同心之花
活動現場,兩地青少年以藝術為橋,展開了一場跨越地域的文化對話。莎車少年帶來的《舞樂新疆》,用靈動舞姿展現大漠風情;上實東校學子也以赤誠禮贊回應,朗誦社帶來《致宇宙》,用純凈和聲傳遞友愛。31名莎車學子合唱的《一路生花》《值得》,唱出對夢想的執著追求。
薪火相傳:以信物見證永恒約定
“這顆巴旦木承載著新疆人民的熱情,這顆大白兔奶糖傳遞著上海的甜蜜。”在禮物互贈環節,莎車學生代表與浦東學生代表交換特色信物,巴旦木的香脆與奶糖的醇厚,成為兩地情誼的味覺注腳。浦東新區區委統戰部副部長、區民宗辦副主任達明宗,團區委副書記高遠共同見證這一溫馨時刻。
每一顆石榴籽,都象征著中華民族的緊密無間。浦東新區區委統戰部民宗處處長黃偉與浦東新區教育局團工委書記、團區委學生工作部長饒之琛共同揭開象征友誼常青的石榴樹的紅色面紗。這棵石榴樹不僅植根于上實東校的土壤,更深深扎根在200名青少年的心中。
拼圖環節中,16名兩地學生代表共同拼接的友誼畫卷,象征著絲綢之路的精神傳承與新時代的民族團結,上實東校校長仇虹豪,莎車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縣文體廣旅局副局長、浦東援疆干部楊通長及浦莎學生代表共同完成最后的拼圖,并將完成的拼圖送給莎車的小伙伴留念。
活動最后,上實東校合唱團獻唱《Carol》《我們的歌》,以優美的旋律訴說共同向往;莎車學子25人組成的腰鼓隊演繹《說唱中國紅》,則以激昂鼓點敲響民族傳承的強音。
同心致遠:共譜民族復興青春篇章
“縱然千山萬水終須一別,但今日埋下的石榴籽,必在明日長成連理枝。”全體人員合唱《我愛你中國》,激昂的旋律響徹校園,200雙青春之手共同揮舞,將活動推向高潮。
據了解,本次活動營將通過研學實踐、文化體驗、結對交流等形式,讓兩地青少年在為期數日的相處中深化友誼。正如活動主題所昭示的,浦莎青少年將以青春之力,續寫“山河難阻少年志,拼圖作契心長連”的民族團結新篇章,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互動中生根發芽,在傳承中茁壯成長。
原標題:《跨越五千里的青春之約,2025年浦莎青少年民族團結“手拉手”活動營開營》
欄目編輯:顧瑩穎 文字編輯:趙菊玲
來源:作者:上海援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