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的發展,共享單車已經成為便利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的最重要交通工具,但隨之而來的是無序投放、潮汐淤積、運維滯后等問題也日益成為城市治理的難點。如何推動從“便利獨享”邁向“責任共擔”?7月15日下午,第四屆“浦東城管論壇”在金橋國際商業廣場舉行,聚焦這份持續十年的“共享單車考卷”,邀請社區居民、單車企業、清運公司、市-區-街鎮三級職能部門、法律專家、媒體代表等多元主體共商共議,探索超大城市精細化治理新路徑。
這次論壇直擊淤積與權責之困的痛點,推動大家更進一步思考核心問題。
早晚高峰地鐵站周邊共享單車“吞噬”人行道,迫使行人與機動車爭道;企業重投放輕運維,疊加樓宇密集區域停車資源不足,導致瞬時淤積形成20余個擁堵點;第三方清運趨利拖車加劇混亂,而基層執法又面臨法規滯后、數據孤島、取證困難等瓶頸,陷入“治理-反彈”循環。前期浦東城管執法局通過12345熱線、信訪投訴深度調研,清晰勾勒出總量失控、權責模糊、技術滯后的共性難題。
基層中隊頻頻亮出“治理組合拳”,創新舉措助力破解共性困局。
面對這些共性難題,浦東新區綜合執法系統各街鎮中隊等,正以“一街一策”探索創新,形成可復制的“治理組合拳”:
洋涇中隊推行“1234工作法”,通過“一個商議平臺”整合執法隊員、企業、清運公司力量,以“三區管理”(紅色禁投區、黃色重點區、藍色維護區)實現差異化調控。張江鎮則試點“片區責任制”,按美團、哈啰、青桔的市場配額劃分運營區域,企業需跨品牌清運淤積車輛,倒逼其優化投放策略。
花木示范區中隊建立“企業考核淘汰制”,將運維實效與運營配額掛鉤;濰坊中隊推行“市民監督員”制度,鼓勵居民通過小程序上報違規停放,形成“人人參與治理”的格局;陸家嘴中隊采取數據接入、控制總量,破除“數據孤島”問題。從無序到管理,除了有技術,還要有法規支撐。
有執法隊員坦言,“執法實操中往往容易遇到取證困難的問題,而舊的處罰自由裁量過期,新的裁量未確定,綜合來看較難有效保障現實中共享單車造成的道路淤堵,引發交通秩序亂象等的治理實效?!眻谭爢T呼吁完善法規體系,諸如明確超量投放、數據造假等行為的處罰標準,讓執法行之有效。
以“人民滿意”推動“城市共治”,各方共商助推共享單車長效治理。
“治理共享單車,既要算好‘經濟賬’,更要算好‘民生賬’?!逼謻|新區綜合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正在探索‘執法+服務’模式,通過柔性引導與剛性執法結合,讓企業從‘規避處罰’轉向‘追求品質’,最終實現市民出行便利、城市秩序井然、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三贏局面?!?/p>
這次論壇也正是由浦東新區綜合執法局主辦、金楊新村街道辦事處協辦的,搭建起了“零距離”的“多方共治”平臺,進一步深化政民互動,凝聚長效治理共識,傾聽居民共性需求,以“從人民出發”的理念推動共享單車治理難題破解,也為城市治理提質增效。針對現場匯集的各方“金點子”,浦東新區綜合執法局也將協同相關部門深化研究,推動“多方共治”機制落地見效,從源頭破解管理難題,力求實現共享單車規范有序的長效治理。
“浦東城管論壇”已經連續辦了四年,從占道設攤到社區治理,從市集煙火到共享單車。多年來,浦東新區綜合執法局始終將論壇收集的群眾建議作為制度創新的“源頭活水”,通過“問題發現-快速響應-閉環解決”的全鏈條機制,把居民的共性需求轉化為具體服務舉措,讓“金點子”真正變成治理效能。今后,浦東新區綜合執法局也將繼續以“浦東城管論壇”為紐帶,深化法治思維與精細化管理理念,將群眾呼聲轉化為治理行動力,把民生期待落實為惠民成果,切實擔當起城市精細化管理“排頭兵”和群眾利益“守護者”的重任,用實際成效向市民交出一份滿意的民生答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