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山東軍人
早些年間、魯西南一帶,流傳著這么一句話:“梁山響馬、汶上賊,新泰都是黑社會,濟寧大哥一大堆兒,不抵寧陽一個鬼!”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如去和大家解讀一下。
梁山響馬
山東是“禮儀之邦”,做事之前先要禮到,強盜亦是如此,“盜亦有道”。以梁山好漢為代表的山東強盜講規矩,打劫之前要騎在馬上甩幾下非常響的馬鞭子,鞭子的聲音方圓幾里內都能聽到。
對于甩鞭子的解讀有兩個意思,一個是給來往的其他客商提個醒:我要打劫了、你快點離開,不然、就不客氣了。另一種解讀是,梁山的強盜攔路搶劫時,要事先在路邊埋伏好。等到目標出現后,領頭的就在馬背上甩一聲響鞭、作為動手的信號,然后強盜們就會沖出來,一哄而上、實施搶劫。
另外還有兩種關于“響馬”的說法:響馬就是劫道的、攔路搶劫的強盜,又稱“響馬子”;盜賊、馬賊等作惡多端、為非作歹之人,攔路搶劫商旅時放響箭,響箭一響,馬匪就會殺出,搶劫貨物輜重。
另一種說法,東漢以后、山東的土匪在馬脖子上掛滿鈴鐺,馬跑起來,鈴鐺很響,故稱土匪為響馬。
也有人說,“響箭”確實是強盜們行動的信號,但那是大規模、集體出動時才用的,小股強盜行動時,都是甩響鞭。有句俗話叫做:半路殺出個程咬金。說的就是劫道的響馬。隋朝末年,政治腐敗,天下大亂。有一個強盜名叫尤通、尤俊達,他想搶奪隋煬帝的皇杠(也叫“皇綱”或“漕銀”,簡單說來、就是上交朝廷的財物),就在全國物色膽略過人、武藝高強的人做助手。最后,他找到一個合適的人,名叫程咬金。
《山東響馬》電影海報
2018年9月,新泰打掉的一黑社會性質團伙
汶上賊
汶上也是山東濟寧轄內的一個縣城。早些年間,這個地方的盜賊特別多。時至今日,媒體上每有報道涉及汶上的盜竊案時,還會有人拿這句老俗話說道一番。
新泰黑社會
新泰屬于泰安,早年間以多出黑道人物而出名,每次打黑除惡行動,都要查處不少的地方黑惡勢力。現在,隨著打黑除惡行動的深入,社會治安好多了,混社會的人幾乎不見了。
濟寧大哥
濟寧人說的大哥,其實就是“黑幫老大”的意思,是黑社會性質的組織成員對于組織首領的稱呼。早些年間,濟寧人愛抱團,現在說就是“團團伙伙”。團伙兒多,自然“大哥”就多。
寧陽鬼
寧陽是山東泰安市的一個縣城。寧陽人被外地人叫作“寧陽鬼子”,說的是寧陽人奸詐。如去曾看到一個外地人發帖說,他先后有三次、與三個不同的寧陽人交往過,結果吃了四次虧。
其中一次,是他跟著一個寧陽老板做事情,由于老板一直拖欠工資、他就離開不干了。誰知道,離職后,不僅剩下的工資不給了,而且還挑毛病、耍無賴,非說偷了他的東西。于是,這個人就總結說,“寧陽鬼”名不虛傳,不厚道、太有心機。
2019年6月26日,濟寧“打黑辦”新聞發布會,公布打掉涉黑團伙55個
2016年,濟寧查處的一涉黑犯罪團伙的槍支
不過,寧陽本地人對于“寧陽鬼”的說法,并不太以為然。有寧陽人這樣解釋:寧陽人之所以被周邊的人稱為“寧陽鬼子”,并不是他們瞧不起寧陽人,而是他們覺得寧陽的人心眼子多、“鬼點子”多,他們斗不過寧陽人,所以就稱呼寧陽人是“鬼子”。
尤其在泰安、濟寧、臨沂三地交界處的新汶一帶,寧陽人做生意的不少,一個個都很精明能干,所以,寧陽人“鬼”的名聲就傳播在外了。這個解釋讓如去想起來“北京到南京,買家沒有賣家精”的俗語;實際上,做生意的人,都沒有缺心眼的。
一個地方也是如此:如果當地的商業發達,那么給人的印象往往就是這個地方的人比較奸詐、不厚道。這其實不只是在寧陽才有的現象。
不過,寧陽鬼的來歷還有另外一種說法,說是源于日軍侵華時期的駐在寧陽縣的鬼子。當時,整個寧陽縣只有兩個日本鬼子兵、就把整個寧陽縣的中國老百姓都整得服服帖帖,可見其手段之厲害,為梁山、汶上、新泰、濟寧等周邊的江湖人士所不及。
聲明:此文并非出于任何地域黑的想法,只是和大家分享一些舊時的市井俚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