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一場圍繞"演員趙文琪,在微博自曝遭二股東架空,25萬投資血本無歸,而其背后牽扯出的品牌轉型、加盟商維權等問題,撕開了美甲創業熱潮下的層層迷霧。
2024年,趙文琪以"秦羽墨"IP為核心創立"羽墨美甲",憑借明星效應迅速引發關注。2025年初,在"有點好看投資"推動下,品牌升級為"羽墨美學",瞄準百元自助與千元日式美甲之間的市場空白,提出"一站式"服務模式,并計劃通過千店布局創造近萬個就業崗位。然而,這一藍圖在7月3日戛然而止——趙文琪在視頻中哭訴被合伙人侵占公章、U盾,公司運營完全失控,數位加盟商在評論區留言稱"每月都在賠錢"。
值得玩味的是,羽墨美學的股權結構顯示,杭州有點好看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作為二股東,與趙文琪持股的杭州羽墨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存在復雜的資本關聯。這種"明星站臺+資本操盤"的模式,在美甲行業并非孤例。此前演員舒嘉穎投資的太平洋美甲美睫,同樣采用"一站式"服務和培訓體系,但通過財務投資加資源入股的方式規避了控制權風險。反觀羽墨美學,趙文琪作為創始人卻缺乏對核心資源的掌控,最終淪為資本博弈的犧牲品。
美甲行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其難以擺脫"非標品"屬性。每個美甲師的技術差異、客戶審美偏好的多樣性,使得服務質量難以量化。即便是連鎖品牌,也面臨"一店一標準"的困境。2025年央視調查顯示,56.8%的消費者在美甲后出現指甲變薄變軟問題,部分門店工具消毒不規范。這種行業痛點,在自助美甲的低價競爭中被進一步放大。
以"瞧享""UGIRL"為代表的自助美甲品牌,通過"59元任意款式"策略快速擴張,單品牌門店數均突破1500家。但這種模式依賴高翻臺率和低人力成本,美甲師底薪極低、培訓周期短,導致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大眾點評數據顯示,相關品牌差評集中在"排隊時間長""甲片易脫落"等問題。與之相對,日式美甲雖以工藝精致著稱,但千元以上的客單價將大部分消費者拒之門外。羽墨美學試圖填補這一市場空白,但其"一站式"模式在實踐中遭遇管理失控,暴露出標準化與個性化之間的深層矛盾。
羽墨美學風波的核心矛盾,折射出美甲加盟行業的典型生態。品牌方用明星光環包裝"低成本高回報"神話,代理方以"專業篩選"為鐮刀,加盟商則懷揣"開店自由"的幻想入局。這種三角關系在羽墨美學前代理商的發聲中暴露無遺——該代理商在初創期因嚴格篩選加盟商(無經驗者不收、地理位置不佳者不收)被替換,而他的繼任者為追求擴張速度降低門檻,最終導致品牌口碑崩盤。
這種現象在其他行業同樣上演。植物醫生通過"低門檻+高控制"模式擴張,卻因加盟商管理失控引發服務爭議;山寨鮑師傅加盟商因品牌方惡意注冊商標,最終陷入法律糾紛和經營困境。美甲行業的加盟陷阱更具隱蔽性:品牌方往往以"整店輸出"為誘餌,實則缺乏持續的運營支持,導致加盟店在流量紅利消退后迅速陷入虧損。
面對行業亂象,創業者需建立清醒認知。首先,美甲創業絕非"彎腰8小時磨死皮"的體力勞動,而是涉及市場定位、供應鏈管理、客戶留存等多維度能力的綜合考驗。其次,商業模式創新需回歸價值本質。羽墨美學的"一站式"模式本有機會重塑行業標準,但其失敗在于過度依賴資本運作而忽視基礎建設。反觀太平洋美甲美睫,通過與日本JNA協會合作建立培訓體系,將美甲服務與美妝、健康等業態融合,真正實現了"不止是美甲"的品牌理念。這種"技術+生態"的模式,或許能為行業提供新的發展方向。
最后,消費者教育不可或缺。隨著《哪吒2》"裂空爪"美甲的走紅,文化IP與美甲藝術的結合展現出巨大潛力。創業者可通過挖掘傳統文化元素、提升服務附加值,引導消費者從價格敏感轉向價值認同。同時,強化合規意識,例如嚴格執行"一客一消毒"標準,使用水性指甲油等環保產品,才能打破"美甲變毀甲"的行業魔咒。
在這個"顏值經濟"盛行的時代,美甲行業的繁榮表象下暗藏著無數創業陷阱。羽墨美學的故事并非孤例,而是行業生態的縮影。對于懷揣夢想的創業者而言,唯有摒棄投機心態,以匠人精神深耕產品與服務,方能在這場美麗博弈中找到真正的價值支點。正如某位資深從業者所言:"美甲不是快消品,而是需要溫度的藝術創作。"這或許才是破解行業困局的終極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