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烏克蘭局勢變得越來越糟糕,特朗普對普京徹底翻臉。他公然抨擊稱,“普京白天說話客氣,晚上卻轟炸所有人”。
在這種背景下,一場針對俄羅斯的“經濟斬首行動”正式啟動。據參考消息7月15日報道,特朗普威脅對俄征100%關稅、對烏輸送進攻型武器,只給俄烏和談留50天期限。
事實上,在美俄貿易近乎歸零的當下,100%關稅實為虛招,真正殺機藏于“二級制裁”,也就是對購買俄油的中國、印度、土耳其等國征收天價關稅,徹底絞殺普京戰爭資金命脈。
特朗普威脅對這些國家的進口商品也征收高達100%的關稅,美國方面指出,這可能會使來自中國、印度和土耳其等地的進口成本翻倍。
因為這三個國家既是美國的重要貿易伙伴,也仍在購買俄羅斯石油產品。媒體指出,中國、印度、土耳其三國占俄油出口總量72%,若制裁落地,俄每日損失超6億美元。
美國駐北約大使惠特克直言:“制裁中國印度才能重創俄羅斯”,暴露其“借刀殺人”本質。印度智庫警告,若屈從美國,莫迪政府將面臨油價暴漲引發的“2億人街頭抗議”。
但特朗普也需要認真考慮,對中國加征高關稅的代價十分慘痛,美國已經翻了一次跟頭。美國當前的經濟局面不容樂觀,民眾對特朗普政府的不滿越來越強。
印度擬打算引《聯合國憲章》第50條,控訴美國“單邊制裁危害糧食安全”;巴西聯合30余國要求WTO仲裁;土耳其則威脅向美軍關閉因吉利克空軍基地,以此來讓特朗普收手。
把注意力放到俄美身上,自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美俄貿易額暴跌98%,2025年上半年雙邊貿易僅18億美元,主要為糧食和藥品,傳統關稅制裁形同虛設。
特朗普政府若想撼動俄羅斯,最直接的手段仍舊是軍事。特朗普已經表態,美國將通過北約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由北約、而非美國納稅人支付購買這些武器的費用。
北約秘書長呂特指出,德國、芬蘭、丹麥、瑞典、挪威、荷蘭和加拿大均有意加入“重新武裝”烏克蘭的計劃,他們預計會向烏克蘭提供“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在內的一系列武器裝備,讓俄羅斯的軍事行動遭到更大的阻力。
可以看到,特朗普高調宣布向烏提供“愛國者”防空系統,卻要求德國、加拿大等7國全額支付費用,美國僅負責協調運輸。過去3年多的時間里,德國已交付4套自用系統,庫存告急;希臘被要求抽調本國防御裝備,引發軍方強烈反對。
有人提出,援烏武器應采用“*采購-租賃-報銷”模式,即盟國先墊資,后續由烏克蘭償還武器,或從對俄凍結資產中扣除。
總的來看,特朗普的“最后通牒”本質是場豪賭,用制裁中印換取普京屈服,以北約錢包供養美國軍火商。然而普京手中仍有底牌,莫斯科已經加強了與平壤之間的聯系與合作。
無論關稅是否落下,真正的輸家早已注定,歐洲被為援助烏克蘭買單,而美國霸權正被自己的制裁鐵錘砸出裂痕。特朗普的這一通牒,或許是親手敲響了單極世界的喪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