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部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指導的現實主義電視劇《正當防衛》正在熱播,劇本靈感源自多起真實案件,跌宕起伏的劇情、真實可感的人物塑造,不僅收獲了觀眾的廣泛關注,也將“正當防衛”這一復雜法律條款生動地呈現在觀眾眼前,在社會層面引發了關于法律問題的熱烈討論。無獨有偶,最近還有一部熱播劇《以法之名》,同樣出品自最高檢影視中心,通過聚焦的檢察機關內部監督問題,讓觀眾直觀地了解到檢察機關是如何開展內部監督工作,讓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真正映照進現實生活。
先來看看正在東方衛視、愛奇藝等平臺播出的《正當防衛》。該劇主要講述兩宗跨越十四年的“防衛過當”案件 ,真相與謊言、正義與罪責交織纏繞。青年檢察官方靈淵與資深檢察官段鴻山聯手追查案件,與涉案的李沐風等人陷入命運糾纏,在“天理、人情、國法”之間展開一場關于正當防衛的終極審視與較量。
對于該片,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兼任中國刑事訴訟法研究會副會長和最高檢專家咨詢委員張建偉以通俗易懂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為例,解釋了孫悟空的行為就屬于司法機關定為的“正當防衛”。這一解讀方式也被運用到劇中的“李沐風案”,讓觀眾通過案件更易理解,在判斷防衛行為時,不僅要考慮行為造成的結果,還要綜合考慮案件起因、雙方力量對比、使用的工具等多方面因素 。此外,劇中有個橋段是江婷長期遭受丈夫張源家暴,一次沖突中,江婷反抗時失手殺死張源。案件發生后,圍繞江婷的行為究竟屬于“正當防衛”還是“防衛過當”,檢察官、律師、證人等各方展開激烈討論,這段劇情生動還原現實中家暴類正當防衛案件的爭議焦點。許多觀眾表示,追劇過程如同上了一堂生動的法律課,對正當防衛的認識不再停留在抽象概念,而是有了更具體、更準確的理解。有網友在社交媒體留言:“以前總覺得正當防衛的界限很模糊,看完這部劇,終于知道遇到危險時該如何正確保護自己,也知道法律是如何保障我們權益的。”
《正當防衛》掀起了觀眾學習法律條文的熱潮,而《以法之名》則從另一個獨特視角切入法治題材,讓觀眾感受到,司法公正的實現需要司法人員在復雜的現實環境中堅守法律底線,與各種干擾因素進行頑強斗爭。
作為一部反映檢察機關“刀刃向內”監督工作的劇集,《以法之名》以“萬海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案”的偵辦為線索,層層剝開司法系統內部可能存在的“保護傘”網絡。該劇的精彩之處不僅在于對案件偵破過程的精彩呈現,更在于深入探討了司法工作人員在面對權力、人情和法律時的艱難抉擇。在劇中,觀眾可以看到檢察官洪亮在調查案件時,身邊的領導、恩師、同窗、親人都可能與案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種復雜的人際關系使得他的調查之路充滿了阻礙和挑戰。在此過程中逐漸展現出洪亮的堅定信念和敏銳的洞察力,他的人物成長弧線真實可信,讓觀眾能夠深刻感受到他作為一名檢察官在面對各種壓力和挑戰時的內心掙扎與堅守。
《以法之名》劇照
這兩部劇的熱播,絕非偶然。它們敏銳地捕捉到了當下社會公眾對法治問題的高度關注和對公平正義的強烈渴望。在現實生活中,正當防衛的認定一直是備受爭議的話題。同樣,《以法之名》所聚焦的檢察機關內部監督問題,也與社會大眾的生活息息相關。《正當防衛》與《以法之名》映照出法治社會建設過程中的復雜現實,開啟了公眾對法律知識深入學習和思考的大門。它們讓我們看到,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不僅能夠為觀眾提供情緒價值,更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傳播法治理念,提升公眾的法治素養,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與和諧穩定。
原標題:《當法治劇集照進現實,《正當防衛》《以法之名》等劇熱播為觀眾打開普法新視野》
欄目編輯:黃永順 題圖來源:網絡 圖片來源:網絡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吳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