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在廢墟中連滾帶爬逃命,最高領袖卻在宮殿里暗自慶幸,這就是伊朗政壇最殘酷的現實寫照。
編輯:倏禹
說起來也夠諷刺的,6月16日那個血腥味兒都能聞到的夜晚,當6枚奪命導彈把伊朗權力中樞炸成一片火海時,佩澤希齊揚那條挨了炸的右腿,反倒成了他政治立場大轉彎的最好證明。
從那一刻起,這個曾經想跟美國坐下來好好聊聊的溫和派總統徹底死心了。而哈梅內伊呢,心里那塊石頭終于落地了?
十二分鐘生死時速:一場好萊塢都不敢拍的真實大片
說起那天晚上的事兒,簡直比好萊塢大片還刺激。6枚奪命導彈,12分鐘生死時速,每一秒都在鬼門關邊上晃悠。
以色列這次玩得夠狠,直接要一鍋端掉伊朗所有當家人。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正在德黑蘭西部的政府大樓里開秘密會議,總統、議長、司法部長全都在場。
更要命的是,這么機密的會議,以色列竟然摸得一清二楚。說白了,伊朗內部有老鼠,而且是級別相當高的老鼠。導彈精準命中所有出入口和通風系統,這種"封鎖+窒息"戰術,就是要讓里面的人插翅難飛。
千鈞一發之際,佩澤希齊揚連滾帶爬從密道逃了出來。爆炸聲震耳欲聾,碎石亂飛,電力瞬間切斷,整個大樓陷入一片漆黑。要不是有這條救命通道,伊朗高層可能真就全軍覆沒了。
佩澤希齊揚右腿掛了彩,幾個隨行人員也都不同程度受傷。那12分鐘里,死神真的就在身邊轉悠。后來總統回憶說,那種感覺就像是時間都停止了,每一秒都像過了一個世紀。
這種"斬首行動"可不是臨時起意,而是精心策劃的。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的拿手好戲,2008年他們就用同樣手法在敘利亞干掉了真主黨指揮官。這次如法炮制,可惜功虧一簣。
最讓人脊背發涼的是,襲擊發生前幾分鐘,伊朗情報人員才從以色列內部得到風聲。這說明雙方的情報戰已經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步,但以色列明顯技高一籌。
政治算盤打得精:一炸炸出新格局
可是吧,這事兒還有更玄的地方。就在這檔口,哈梅內伊正因為停火的事兒被罵得狗血淋頭。
6月24日,伊以剛結束為期12天的激烈沖突,伊朗損失慘重。核設施被重創,革命衛隊幾個重要人物陣亡,多名核科學家被定點清除。威信跌得比股市還慘,支持率只剩下可憐的31%。
國內強硬派罵他軟弱投降,反對派趁機在巴黎集會,高呼"推翻神權統治"。老爺子那會兒真是內外交困,坐立不安。
偏偏在這時候,總統差點被炸死的消息傳出來了。這下好了,所有人的火氣都轉向以色列了。民族主義情緒瞬間被點燃,人心齊了,大家伙兒不再吵架,一致對外了。
哈梅內伊的支持率蹭蹭往上漲,從31%直接飆到67%。德黑蘭大學的民調顯示,襲擊事件曝光后,連那些平時批評政府的知識分子都開始支持強硬立場。
說實話,這時機把握得也太巧了吧。一炸把內部矛盾給炸沒了,外部威脅反倒成了團結的粘合劑。那些原本在巴黎集會的反對派,瞬間門可羅雀,跟德黑蘭街頭洶涌的人潮形成鮮明對比。
更有意思的是,佩澤希齊揚這個原本主張對話的溫和派,經過這一炸,立場徹底轉向強硬。從"強調對話優先"變成"明確承諾報復",180度大轉彎。他發誓要讓襲擊者付出代價,措辭跟以前那個溫文爾雅的外交官判若兩人。
這種危機凝聚效應在伊朗歷史上并不罕見。2020年蘇萊曼尼將軍被美軍暗殺后,哈梅內伊的支持率也是這么躥上去的。看來,共同的敵人確實是最有效的政治武器。
國際棋局暗流涌動:誰是真正的幕后推手
這招其實不新鮮,歷史上玩過的人不少。但這次的國際背景更復雜,各路玩家都在打自己的小算盤。
美國這邊呢,一邊說要制裁伊朗,一邊又偷偷給伊朗通風報信。據《華爾街日報》爆料,特朗普政府在6月空襲伊朗核設施前曾私下透風,結果打擊效果大打折扣。這政治操作,簡直就是左手打右手,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特朗普的邏輯也挺奇葩的:既想給以色列撐腰,又不想徹底把伊朗逼到墻角。這種"模糊授權"策略在中東屢見不鮮,美國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兩頭下注。
俄國人當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軍火生意做得風生水起。7月12日,一架俄羅斯伊爾-76運輸機剛離開德黑蘭機場,軍用區就突發爆炸。雖然俄方否認運輸武器,但專家分析可能是蘇-35戰機部件。
俄伊軍事合作這么緊密,普京顯然想借機擴大在中東的影響力。賣武器、提供技術、派遣顧問,一套組合拳下來,伊朗的軍事實力確實有所提升,但距離對抗以色列還差得遠。
中東這盤棋,每個棋手都在算計。以色列想要的是政權更迭,至少也要削弱伊朗;美國想要的是可控的沖突,既不能讓伊朗太強,也不能讓地區徹底失控;俄國想要的是軍火市場和地緣影響力。
說到底,還是技術不如人,被人拿捏得死死的。以色列的網絡戰水平,比伊朗高了不止一個檔次。能精確掌握伊朗高層會議的時間地點,這種情報能力讓人毛骨悚然。
伊朗的反間諜行動雖然抓了700多人,但顯然沒抓到關鍵的"老鼠"。這次襲擊暴露出來的安全漏洞,足以讓伊朗高層徹夜難眠。誰知道下一次襲擊什么時候來,又會瞄準哪個目標?
前路漫漫:政治春藥的保質期有多長
話說回來,這事兒遠沒完。靠外部威脅凝聚的人心,保質期可不長。
等新鮮勁兒過了,該有的問題還得有。經濟制裁這個緊箍咒還在,通脹率高達48%,年輕人失業率超過30%。錢包癟了,肚子餓了,再多的愛國主義口號也填不飽肚子。
軍事裝備老得掉牙,空軍主力還是40年前的F-14"雄貓"戰機,防空系統屢被以軍突破。要么買俄國貨挨美國制裁,要么買中國貨等個幾年才能形成戰力。這種軍購困局短期內很難破解。
德黑蘭防務論壇傳出消息,伊朗可能放棄整機采購,轉向購買雷達和導彈技術,走"自主+引進"的折中路線。但這需要時間,而以色列的F-35I機群可不會等你慢慢發育。
溫和派和強硬派的路線之爭,只是暫時壓下去了。佩澤希齊揚雖然現在唱起了強硬調子,但他骨子里還是個實用主義者。一旦外部壓力減輕,老毛病很可能重新發作。
核談判這事兒,估計還得拖一陣子。美國通過阿曼急切要求重啟談判,但伊朗開出條件:需要美方保證"談判失敗不意味著再遭攻擊"。這種互不信任的狀態下,很難指望有什么實質性突破。
更棘手的是內鬼問題。哈梅內伊隨時可能成為下一個目標,這讓他不得不加強安保,但過度的防范措施又會影響正常的政務活動。這種安全與效率的矛盾,短期內無解。
伊朗這步棋怎么走,全世界都在看。能否在保持強硬姿態的同時尋求實質性突破,考驗著伊朗領導層的政治智慧。真正的考驗還在后頭,看誰能笑到最后。
結語
一次失敗的暗殺,意外地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政治整合。這或許是權力游戲最大的諷刺了。
短期內這招還管用,但等外部威脅的緊迫感一過,伊朗內部的深層矛盾還得冒頭。
你覺得這種靠外敵凝聚人心的玩法,到底是政治智慧還是權力游戲?歡迎說說你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