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一度的高考錄取季,各省的投檔線陸續公布。
過去任何一個學子寒窗苦讀十二載后,都是想著金榜題名雁塔及第,沖進名校去985、211高校,985、211的師資力量雄厚,社會地位高校友遍布各地,就業前景廣闊,幾乎所有考生都想成為它們的學子。
然而近兩年高校的錄取結果,卻徹底顛覆了這個“常識”,現在的學生相比985、211高校更愛“110”等“編制”高校,類似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上海海關學院、各地警察學院以及高校定向委培分數線要遠程一眾211高校,甚至直逼部分985。
高分低就?
2025年內蒙古高考普通類本科提前批錄取出爐,官方公布填報結果,讓所有人大跌眼鏡。
內蒙古警察學院,一所省屬普通本科院校(2025年正式升本,過去為專科),2025年投檔分數線比2024年更高,在該校歷史政治類組別中,女生最高分622分,最低分590分;物理政治類女生最高分606分;物理化學類女生最高分619分。
翻開2025年內蒙古的高考成績一分一段表,622分這個分數對應的是歷史類全省第694-723的位置,同分人數30人。
這個排名意味著,這些考生完全有機會沖擊一些上游水平的985高校,這個分數報考中游985高校綽綽有余。
即便是求穩,選擇一所實力不俗的985大學或者強211高校也是沒問題。
可部分考生偏偏選擇了剛剛“專升本”的內蒙古警察學院。
再看2024年,該校文科的最低錄取分數僅為452分,對應的省內排名是9945位。
短短一年時間,內蒙古警察學院最高分考生的排名又又又創了新高,今年是內蒙古警察學院第一年本科招生,這種巨大的反差著實令人震驚。
從錄取分來看內蒙古第一高校悄悄發生了變更,生源質量內蒙古警察學院已經超越了區內唯一一所211高校內蒙古大學。
更奇怪的是,這種高分考生“屈就”普通院校的現象,并非內蒙古?獨有,全國?范圍?很?普遍?,大環境?下?“包分配?”院校?依然?成為?家長們?心中?首選?,所謂?的?985、211沒有?就業?重要???
近日,浙江一位考生考了604的高分,全省排名前列,
很多優秀高校的校門都為她敞開,她卻轉身投向了武昌職業學院。
604分的高分不去本科反而去專科?
相信賀同學的決定絕大多數人不理解,但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賀同學獨辟蹊徑,有主見,夢想定會成功。
而且“分數只是一個數字,本科、專科沒有高低之分,適合自己、對自己發展有利的,才是最好的。”
江蘇的情況更是出人意料。
上海海關學院理科投檔分數竟然要比華五C9高校之一的南京大學還要高,上海海關學院的物理類投檔657分,南京大學的640分。
要知道,南京大學是全國頂尖的綜合性大學。
南京大學綜合實力僅次于top2清華北大后的全國十幾所“第三”高校,如今卻在一所名不見經傳的行業院校面前“敗下陣來”。
是什么讓高考600多接近700分的天之驕子放棄頂尖學府而選擇另一條不一樣的路?
高分考生“擠”進這所雙非院校,圖的不是名校光環,而是實打實的就業去向。
上海海關學院2022屆畢業生里,43%進了黨政機關,整體就業率超90%,碩士生更是逼近99%。對比普通公務員考試幾百人爭一個崗位的慘烈,這里確實像條“捷徑”。
考得好不如報得好
為什么每年都會有那么多學生寧愿放棄考985和211,也要上專科或者二本學校呢?
答案就藏在當下的就業形勢里。
當‘畢業即失業’成了常態,要理想還是面包?
20年前大學生身份那可是香餑餑,只要你是一個大學生,不管你是哪個學校畢業的,地方企業都是搶著要的。
但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現在本科學歷早已經不值錢,滿大街都是大學生。
層層擴招下研究生也不再稀有,研究生畢業也未必能找到好工作,很多人投了上百份簡歷,都拿不到一個心儀的offer!
過去人們擔心35歲失業,現在這個擔憂要提前了,今年情況更糟,各行各業都在裁員,很多人連35歲都干不到了。
在這種大環境下,體制內工作的優勢就凸顯出來了。
十年前很多人看不起體制內,很少人會選擇去體制內工作,因為體制內賺不了大錢,然而在今天賺錢都很困難了,更甭提賺大錢了,反而體制內收入穩定,相比企業體制內不存在失業保險這個說法,因為體制內就不會出現失業,而且各項福利保障齊全,能過一個安穩日子。
2025年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222萬人,較2024年增加43萬人,創新高。
四年后這個數字還會更高,就業壓力將更加嚴峻,所以與其讓孩子在社會上碰得頭破血流,家長們更希望孩子們能直接進入體制內。
但是體制內不是誰想進就能進去的,當前考編異常火熱,很多人剛進大學就開始著手準備公考考試,同時國考、省考的競爭比例動輒幾百比一,進體制內的難度是非常的高。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家長選擇了 曲 線 救 國 方陣,許多家長瞄準了警校,警校生能夠通過公安聯考入編,原則上只要高考后能進入警校,90%的學生畢業后都能進入地方 公 安 系 統,他們大學畢業就是公 務 員。
公安聯考通過率高達95%以上,考試內容相對簡單,只考三門課,題型以選擇題為主。
另外聯考考完后學生們還有兩次選崗機會,基本上只要正常發揮,都能順利入編。
所以警校、海關學院等“包分配”院校成為近些年家長孩子們的擇校重點之一。
“考得優異,不如志愿填報精妙”已然成為一種全新的社會共識,誠然,這般抉擇亦映射出當代青年所面臨的困境。
在居高不下的房價與舉步維艱的就業壓力裹挾之下,理想的光芒與激情的火焰也不得不向現實的冷峻低頭,畢竟,唯有先解決生存這一根本問題,方能奢談其他愿景。
故而,那些舍棄985高校,毅然選擇警校的高分考生,實則是在這變幻莫測、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里,渴望為自己尋覓一條篤定安穩的前行之路。
過去內蒙古填報志愿為動態排名,今年首次進行了平行志愿填報,也出現了高分與低分懸殊過大的存在,總之志愿填報就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內蒙古警察學院校方認為現在的分數,就是該校最真實的錄取分數,但是今年警校歷史組最低分僅僅為294分,最高分創內蒙警校記錄最低分同樣創造了近些年新記錄。
所以只要膽子大,總有撿漏的時候。
不過,這種選擇在網絡上也引發了激烈的爭論,以超過985分數報考警校等專業院校有網友認為這是理性的人生規劃,也有人認為這是浪費分數浪費資源。
體制內渴望優秀的年輕人填充血液,但是科研領域更渴望高精尖人才涌入來攻克卡脖子難關,實現科技領域的大突破。
對于廣大文科生來說,就業面越來越窄,行業越發不景氣,大部分人最后還是要考公務員,對她們來說直接一步到位更穩妥。
未來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怎么選擇也要遵從內心。
結語
在這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時代,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未來努力,我們希望年輕人選擇職業是因為熱愛,而不是因為恐懼。
18歲的青春韶華,本應是肆意探索未知、勇敢試錯前行的黃金歲月,不應被現實的枷鎖緊緊桎梏。
然而,在理想之光尚未完全穿透現實迷霧之際,我們或許還會目睹更多如622分這般優異成績的考生邁入警校的大門。
這絕非他們的過錯,而是這個時代拋給年輕人的一道過于艱難的選擇題,每一個選項背后都承載著生活的重量與未來的迷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