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財經
一邊是691億銷售額和100%回款率,一邊是百億虧損與頻頻致歉,萬科在行業寒冬中的生存圖景從未如此矛盾。
7月14日晚間,萬科發布2025年中期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達100億至120億元,同比去年98.52億元的虧損進一步擴大。
這是萬科連續第二年中期業績出現三位數虧損。公告中,這家曾被譽為“行業標桿”的企業再次向投資者表達歉意。
與慘淡利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銷售數據: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691億元,交付超4.5萬套住房,銷售回款率超過100%。
在多地項目開盤去化率超80%的情況下,萬科的“增收不增利”困境折射出整個房地產行業的艱難轉型。
業績寒冬,百億虧損如何構成?
萬科在公告中坦承了三大虧損主因:房地產開發項目結算規模顯著下降,毛利率仍處低位;結合行業變化新增計提資產減值;部分大宗資產交易和股權交易價格低于賬面值。
結算規模下降的背后是整個行業的萎縮。據申萬宏源研究數據,2025年上半年,50強房企累計銷售面積同比下滑25%,其中4-6月單月同比降幅分別達26%、26%和33%,呈現持續惡化態勢。
毛利率壓力則成為房企的普遍困境。上海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分析師袁豪指出:“2021年后銷售連續下降導致結算下降,前期降價促銷推動當期結算影響利潤率低位。” 市場持續下行迫使房企降價促銷,直接侵蝕了利潤空間。
更嚴峻的是資產減值壓力。隨著市場估值體系重構,萬科不得不對部分資產進行價值重估,承認交易價格低于賬面值的事實。這一舉動暗示房地產資產價格仍在探底過程中。
在業績預告中,萬科表示:“公司對業績虧損深表歉意。” 這已是萬科連續第二年就中期虧損公開致歉,折射出企業面臨的系統性困境。
自救行動,股東輸血與資產盤活
面對流動性壓力,萬科展開了一系列自救行動。其中大股東深鐵集團的支持尤為關鍵。
7月3日公告顯示,深鐵集團再次向萬科提供不超過62.49億元借款,并對已有的8.9億元借款予以展期。這已是今年以來深鐵集團第六次向萬科提供股東借款,累計金額超過218億元。
這些借款均用于償付公開市場發行的債券本金與利息,利率低于萬科從金融機構借款的水平。作為抵押,萬科以萬物云股權質押擔保,形成了一套特殊的“股東支持模式”。
與此同時,萬科加速資產盤活。6月10日至12日短短三天內,公司完成所有A股庫存股的出售,回籠資金4.79億元。整個上半年,萬科實現大宗交易簽約金額64.3億元,通過存量盤活回款57.5億元。
更值得關注的是其盤活模式創新:以存量盤活方式新增獲取項目3個,2023年以來累計盤活項目達64個,涉及可售貨值約785億元。
債務管理方面,萬科上半年新增融資及再融資249億元(不含股東借款),如期償還164.9億元公開債務,并成功將境外公開債到期壓力推遲至2027年之后。
“借助各類支持性措施,萬科形成了存量盤活的系統性打法,”業內人士觀察指出,“既優化了資源結構,也適當補充了儲備資源。”
行業困境,市場分化與轉型陣痛
萬科的困境并非孤例。上海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的行業分析顯示,2025年上半年房地產板塊業績普遍承壓,但企業間分化加劇。
少數企業如濱江集團實現40%-70%的正增長,而保利發展則出現63%的大幅下滑。研究機構判斷:“隨著政府要求房地產行業‘止跌回穩’以及企業利潤率見底、減值出清,綜合預計25-26年板塊業績有望底部震蕩中弱復蘇。”
當前房地產市場的核心問題仍是“量價未如期進入正向循環”。政策層面,“更大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成為主基調,但政策傳導至市場仍需時間。
新房市場持續低迷。據克而瑞數據,2025年第二季度銷售降幅反而較第一季度有所擴大。土地市場則呈現冷熱不均:上半年300城住宅類土地成交面積同比微增4%,但土拍溢價率逐月下滑,從4月的11%降至6月的6%。
行業轉型方向已明確指向“好房子”建設。萬科在公告中承諾:“加快構建適應房地產新模式的核心能力,持續為客戶提供‘好房子’‘好服務’‘好社區’”。
這一戰略與政策導向一致——國常會明確提出“扎實有力推進‘好房子’建設”,為行業轉型指明方向。
天風研究分析師孫彬彬團隊認為:“未來要適應‘地產新形勢’”,行業調控思路正“引導房子回歸到消費品屬性”。
在這個屬于自媒體的
摩登時代等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