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先生!您能聽到我嗎?患者無呼吸,立即啟動心肺復蘇!”——這不是醫院急救現場,而是常樂社區云尚花園內高校志愿者們緊張的實訓場景。由西航港街道常樂社區主辦、雙流區助航者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承辦的“青春守護者·救援先鋒行”高校青年賦能培訓活動火熱開展,35名大學生志愿者通過“學-練-傳”三位一體培訓,成為社區應急救援新生力量。
10點整,在專業急救老師指導下,志愿者們迅速進入實戰狀態。破誤區:“心臟驟停4分鐘內是黃金救援期,但多數人因害怕擔責不敢施救”,老師以真實案例破除大家的顧慮;練硬功:分組輪替進行CPR胸外按壓訓練,同步學習AED除顫儀“聽指令、貼電極、按開關”操作口訣;解危機:利用急救假人模擬氣道梗阻,學員兩兩配合演練海姆立克急救法“剪刀石頭布”手法。“按壓深度必須達5厘米,否則無效!”來自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的志愿者唐美林在提示下不斷調整動作,“第一次觸碰AED時手在抖,但想到這可能挽回一條生命,使命感壓過了緊張”。
培訓尾聲,志愿者化身“安全宣傳員”,在小區內開展應急救援知識普及:情景問答:“孩子吃果凍噎住了怎么辦?”居民王阿姨在志愿者引導下現場演示背部叩擊法;道具教學:利用宣傳單頁教授居民AED操作流程;有獎激勵:發放問答獎品。
“高校志愿者是社區應急網絡的‘毛細血管’。本次活動創新采用‘快速學習+即時服務’模式,確保青年學完就能用、學了立刻教。未來我們將推動志愿者與獨居老人、特殊家庭結對,讓急救技能從‘課堂技術’轉化為‘鄰里守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