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近日,廣東游客盧女士稱,孩子將兒童手表放入高鐵列車的紙質垃圾袋中玩耍,下車時不慎遺忘在列車上。次日上午,盧女士撥打12345熱線求助。兩名環衛工人花費4小時徒手在8噸垃圾中找到了手表。
7月13日,“讓環衛工翻8噸垃圾找手表有必要嗎”等多個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引發網友熱議。
環衛工高溫下花4小時翻8噸垃圾
幫游客找回兒童手表
近日,據媒體報道,7月1日下午,來自廣東深圳的盧女士一家乘坐高鐵從太原抵達大同。在列車上,孩子將兒童手表裝入干凈的紙質垃圾袋中玩耍,下車時不慎遺忘在列車上。
出站后,盧女士向大同南站派出所求助。由于兒童手表具備定位功能,經查詢發現,手表定位仍顯示在大同南站,盧女士判斷手表已被當作垃圾處理。
盧女士說:“第二天我們預約了去云岡石窟景區參觀,也不能‘追著垃圾跑’,便有了放棄的想法,可定位明明知道在哪里,于是有人推薦我們撥打市政服務熱線?!?/p>
大同市新城環境公司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與盧女士取得聯系,經追蹤,確定手表已隨垃圾進入中轉站擠壓箱,但箱內有約8噸垃圾,尋物難度陡增。為盡快找回失物,大同市新城環境公司緊急將垃圾轉運至富喬垃圾焚燒發電廠空地。
兩名環衛工人徒手在垃圾堆中翻找,4個多小時后,終于在堆積如山的垃圾中找到丟失的兒童手表。當晚,手表被送還至盧女士手中。
事后,盧女士曾發紅包感謝兩位環衛工,但被婉拒。
環衛工高溫下翻找垃圾
當地媒體:展現城市服務溫度
當地媒體對此事進行了報道,強調大同市從12345熱線響應到環衛工人執行的全流程高效協作,展現城市服務溫度。
大同市新城環境衛生工程有限公司也曾在自己的官方微信公眾號上轉發了當地媒體的報道。
記者注意到,轉發的其中一篇相關報道已刪除。
網友質疑此舉浪費人力
誰來心疼環衛工人?
新聞報道發出后,這一“暖心故事”遭到了網友的普遍質疑,認為“這樣的故事根本看不出來哪里動人,也不值得宣揚推廣”“這樣的行為有必要嗎?”“如果是人工耳蝸等關乎救命、要緊的工具還可以這樣做,一個兒童手表有必要這樣翻找嗎?”
還有網民認為,相比于一個兒童手表,環衛工高溫作業4小時的人力成本、垃圾轉運處理費用遠超物品價值。同時,上述所謂的“暖心報道”,無視基層工人的付出,高溫下徒手翻找垃圾存在健康風險,報道也未提及對環衛工人的額外補貼或防護措施。
事實上,網友們的質疑并非沒有道理。首先,從產品屬性來看,兒童手表并不屬于不可替代性產品或緊急必需品。其次,從勞動者權益保護的角度,雖然場地內裝有風機,但讓環衛工人冒著高溫在垃圾場中連續作業,此舉也值得商榷。
官方回應:此次并非特殊個例
“只要百姓有需求,我們肯定去做”
7月13日,記者就此事致電了涉事環衛公司的上級部門大同市城市管理局。
該局一名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此前也有過幫市民尋找失物的先例,此次并非特殊個例,“這種事情是誰有需求,就可以去找,不能說值不值。做啥是值,做啥不值?我們認為這是我們該做的,應做的事情,不要把它放得太高,也不要把它放得太低。只要老百姓有需求,我們肯定去做?!?/p>
這樣為民服務的態度值得肯定,但相關管理部門還要充分考慮公共資源的合理配置、勞動者權益的切實保障、服務邊界等綜合因素。12345等城市服務熱線也應建立更科學的價值評估體系,如區分“緊急救命物品”與“普通失物”等,在滿足民眾需求與資源優化間找到平衡。這些考量才是檢驗一座城市治理能力的關鍵指標,也是政府提升便民服務水平的必答題。
“有求必應”感動了誰?
有媒體評論認為,此次事件的確有兩個問題值得商榷:
第一,如此興師動眾找一塊兒童手表,有必要嗎?
市面上帶有定位功能的兒童手表普遍價格在幾百元到數千元不等,一般不會儲存家庭涉密信息。以前新聞報道的環衛工人數小時翻垃圾找的物品,要么是價值十幾萬到幾十萬元的人工耳蝸、珠寶鉆石等高價值商品,要么就是有助于警方破案的關鍵物證或唯一不可替代性的物品。而這次深圳游客盧女士孩子遺忘在高鐵上的兒童手表,似乎既不高價也不唯一。
第二,轉運8噸垃圾讓兩位環衛工人翻找4小時,誰來買單?
據山西晚報報道,為讓盧女士一家不虛此行,大同市新城環境公司的工作人員還暖心安慰盧女士一家放心游玩不用掛記,他們會全力幫忙尋找。盧女士為表感謝,發送紅包給兩位環衛工人,卻被婉拒。
文章絲毫不提兩位環衛工人冒著高溫4小時翻找8噸垃圾,是否有高溫費和加班費。畢竟,環衛工人很難有“說不”的底氣。
報道也沒有說將這8噸垃圾從大同南站垃圾中轉站轉運至富喬垃圾焚燒發電場空地的轉運費是多少。
大同市城管局副局長事后回應道:“只要老百姓有需求,我們肯定去做。”單看這話當然很有擔當,但是仔細一想就知道這是不可能完全做到的。
要知道,任何政策執行起來都有成本,并不能因為暑假期間為了吸引游客而無底線“寵客”,甚至可能“浪費公共資源”。不計成本的政績,涉嫌作秀,不要也罷!
最新回應:
對翻垃圾找兒童手表環衛工給予獎勵
針對網友關心問題,7月14日下午,人民日報記者獨家采訪了大同市城管局副局長肖志剛、大同市新城環境公司經理王軍和大同市新城環境公司清潔部部長溫東。
肖志剛介紹,城市管理局本身是一個服務單位,對12345熱線轉辦的事情接訴即辦,沒有過多考慮“值不值”的問題,此次求助的盧女士就是一位普通游客,沒有其他身份,不管是本地市民還是外地游客,他們都會提供幫助。肖志剛坦言,此次事件對工作有促進作用,坦誠接受老百姓的批評,下一步會對環衛工人有一定獎勵。肖志剛表示,“以后遇到市民求助的事情還是會做,不會因為這次事情影響正常工作?!?/p>
具體怎么獎勵,王軍介紹,環衛公司將拿出一部分經費,成立“助人為樂”基金,目前正在落實資金來源、制定獎勵規則,將給予此次事件涉及的兩名環衛工人獎勵。并且這項工作將會常態化,以后對所有樂于助人的員工都會進行一定獎勵。
溫東直接參與了整件事情的處理過程,他介紹,他是當天上午10點半左右對接上盧女士,當時確定盧女士丟失的手表已隨垃圾進入中轉站擠壓箱,但箱內有約8噸垃圾,為盡快找回失物,下午,大同市新城環境公司將垃圾轉運至富喬垃圾焚燒發電場的一個平臺尋找,這塊平臺在室內,類似廠房,有通風設備,不存在室外暴曬情況。
尋找途中,盧女士有提出,“實在找不到就別找了。”但是溫東介紹,因為工人已經將垃圾都攤開了,并且手表有定位功能,會發出“滴滴”的聲音,所以他們還是決定繼續尋找。手表找到后,盧女士確實發了一個微信紅包,請他轉交給兩位環衛工,但是溫東認為,這是本職工作,不應該收錢,便沒有點開紅包。因為此前,他們也曾在垃圾中幫市民找過藥品、鑰匙、手機、人工耳蝸等物品,沒有收錢的先例。目前,兩位環衛工人在正常工作。
(綜合來源:人民日報微博、央廣網、紅星新聞、封面新聞、齊魯晚報、北京青年報、網友評論等)
工人日報客戶端【打工新鮮事兒】第1284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