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一場全球直播中,一個原本只該屬于餐飲品牌的舞臺,意外上演了一出瘋狂搶鏡秀。
站在知名網紅Speed(網友稱其“甲亢哥”)身邊的,不是普通粉絲,而是“文和友”的聯合創始人。
他擠進鏡頭,情緒高昂,大聲喧嘩,甚至連場面秩序都顧不上維持。
這一幕,不止讓直播間的觀眾震驚,更讓無數網友搖頭,直言:“這不是在宣傳品牌,這是在自毀口碑。”
直播畫面迅速傳遍全網,本該成為文和友翻身的好機會,竟變成了一場口碑滑鐵盧。
更尷尬的是,搶鏡人不是不懂事的員工,而是企業的掌舵者之一。
很多人都在問,這家曾靠文化和餐飲火遍全國的網紅品牌,怎么就淪落到用搶鏡來博眼球了?
01
回頭看文和友的起點,其實并不低。
創始人文賓早年做汽車銷售,吃過職場的苦,也練就了一副察言觀色的本事。
他發現,街邊小吃攤主雖然辛苦,卻有一種踏實和自由。于是,他扔下了體面工作,轉身投入炸排骨的小攤,正式走上創業路。
但他不是那種只會在油鍋邊忙碌的小販。
從第一天起,他就給自己的攤位取了個特別響亮的名字,還花了大價錢做招牌。
在別人還在琢磨醬料配方的時候,他已經在構思品牌調性,生意不錯,他也沒打算止步于此。
他把老長沙元素搬上臺面,策劃了幾場文化主題展,把吃飯變成一場回到舊時光的體驗。
吃的不只是味道,更多是懷舊和情緒,這種獨特模式,引爆了社交平臺,也讓長沙本地人和游客爭相打卡。
文和友靠著吃、文化和場景的復合路線,一躍成為現象級品牌。
2018年,他拿到了唐人神的投資,一口氣在長沙海信廣場打造出沉浸式美食街,復古招牌、斑駁墻面等等。
這不是簡單裝修,而是一種精致復制的城市回憶。
02
然而,當爆紅來得太快,問題也隨之而來。
文和友的模式看似獨特,實則高度依賴流量經濟,它的文化表達并非自下而上的自然生長,而是一種設計感過重的消費景觀。
一開始大家覺得新鮮,但久了,審美疲勞就來了,再加上盲目擴張,短短幾年就殺進北京、上海、廣州,幾乎每一站都以高調收場,卻也埋下隱患。
一線城市的消費者更挑剔,裝出來的市井感在他們眼里有些生硬.
而管理成本的上漲、租金的壓力、員工流失等現實問題,也讓原本依靠人氣續命的模式開始搖晃。
更致命的,是品牌方對流量的極度依賴,甚至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
甲亢哥來了,熱度炸裂,全國媒體都在追。他們以為,這波操作可以救廣州門店一命。
于是開始了精心安排,封場、清人、預設機位,哪怕破壞本地顧客體驗也在所不惜。
可惜算盤打得再精,也敵不過網友的一雙眼。
當搶鏡、吆喝、推搡,接連上演時,觀眾的憤怒在彈幕里一點點累積。
人們不是討厭品牌,而是厭惡這種把顧客當成背景板的姿態。
一個講情懷的品牌,一旦露出算計和貪婪的面孔,再好的口碑也難以挽回。
03
很多人不解,一個曾引領沉浸式餐飲風潮的公司,怎么會在一場直播里把路走窄?
其實答案并不復雜,他們走得太快,忘了品牌的根基不是炒作,而是體驗。
早年的文和友,哪怕只是街邊小攤,也會花心思營造氛圍,把顧客當成真正的賓客。
但當他們有了投資、有了規模、有了數據驅動,便越來越像一個網紅工廠。
鋪天蓋地的KOL探店、重復使用的老長沙元素、毫無驚喜的菜單更新,一切都在圍繞怎么上熱搜。
而真正走進店內的消費者,感受到的不是情懷,而是一種被安排好的觀賞路徑。
就像在劇組探班,角色布置好了,觀眾拍照打卡,完事回家發朋友圈。而食物、服務、就餐體驗,反倒成了附屬品。
當這種虛假繁榮被戳破,哪怕是一場不合時宜的搶鏡行為,也足以成為壓垮品牌的最后一根稻草。
這也是為什么,在Speed直播事件之后,評論區一片罵聲。
從廣州店到長沙總部,無一幸免。
那些曾為老長沙文化買單的粉絲,如今只剩一句話:“我們被騙了。”
04
當品牌開始靠搶鏡保命,就說明它已經離顧客越來越遠。
有人說,文和友的衰落是偶然,但如果仔細拆解,就會發現這其實是一種典型的“內容驅動商業”崩盤過程。
一開始靠情緒,后來靠流量,最后靠表演,但真正最該關注的食材、服務、性價比,反而在一次次流量追逐中被遺忘。
而這并不是文和友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網紅經濟正在面臨的困局。
當下不少新品牌都被流量沖昏頭腦,以為曝光等于成功,以為拍短視頻就能解決口碑。
但真正讓顧客掏錢的,還是好吃、好服務、真誠待人。沒有這些,再多的熱搜也只是曇花一現。
如今的文和友,面臨的是一個艱難選擇,是繼續活在復古劇本里,靠包裝和網紅續命,還是回到那臺路邊油鍋前,重新思考自己想給顧客帶來什么樣的體驗?
這或許才是它能否翻身的真正分水嶺。
05
一個餐飲品牌最怕的,不是沒熱度,而是熱度退去后發現自己一無所有。
文和友的故事提醒我們,真正的文化不是裝飾出來的,也不是搶鏡拼流量拼出來的。
它是通過時間慢慢浸潤,是一道熱菜背后的誠意,是一次服務中的微笑,是顧客回頭率和好口碑的積累。
當消費回歸理性,泡沫終將破裂,留得下來的,才是真正能打的品牌。
愿文和友能看清這點,在迷霧散去之后,找回那個曾用犀利排骨開出第一炮的小販初心。
因為這年頭,最稀缺的不是流量,而是實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