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城市的商場B層早已改頭換面。以往,通往商場B層的自動扶梯是多數人逛累后渴望美食果腹時的傳送梯。如今它成為了一條次元傳送帶,串聯著年輕人與遍地開花的潮玩店。潮玩與其IP矩陣正慢慢浸潤于生活日常,早就不只是沖動消費的注解:當年輕人用潮玩填滿手辦柜,連爸媽都開始打聽“這小人能升值嗎”,一份69元的盲盒,承接的是每位玩家被妥善安放的情緒價值。
年輕人的精神家園
當一個個盲盒被拆開,人們爭相收集的豈止是設計師手下的形象?我們或許該重新審視潮玩現象——它早已超越了消費主義的范疇,更如微小燈塔,于當代精神荒原上,為飄蕩的情緒提供一處實在的安放處。
我們的時代,技術狂歡帶來器物豐盈,精神卻如沙漏般流失。我們沉溺于屏幕喧囂,卻在真實生活中陷入疏離。年輕人活得越來越“抽象”,他們需要一個連接點,確定自己對真實生活的感知力與熱愛能力。而潮玩,恰恰提供了具象可能。拆盒時的悸動、收藏時的滿足、交流時的共鳴,這些看似“無用”的情緒體驗,恰恰是對抗抽象的解藥。當年輕人用手辦填滿柜子,他們在做的遠非淺層消費,是以一種具象方式,默默修復被抽象目標碾碎的生活感受。它們無聲卻有力,為每一份無處安放的情緒,構筑起可觸可感的精神家園。
潮玩的走紅似一面鏡子,映照出這個時代最隱秘的渴望——在虛無的夾縫中,尋找情感的錨點。在理性至上的時代,情感需求從未消失,只是需要新的安放之所。“生命是生死之間的擺渡”,潮玩玩家們早已在拆盒的瞬間,觸摸到了擺渡過程中的微光——那光亮不足以照亮整個荒漠,卻足以溫暖掌心,支撐他們繼續前行。
情緒的安放處還有別的地方,走進菜市場、走進廚房,走進日常的勞作里,走進鄰里,我們需要在真實的生活里體味活著的意義。
——張艷森
潮玩與年輕人的雙向奔赴
踏入商場B層,就像被卷入一場奇幻冒險。自動扶梯緩緩下沉,腳下的地磚不知何時印上了卡通涂鴉,耳邊傳來若有若無的電子音樂,夾雜著此起彼伏的歡呼與驚嘆。轉過拐角,一家家潮玩店豁然開朗,暖黃與霓虹交織的燈光傾瀉而出,將擺滿盲盒的貨架、戴著防塵罩的限量手辦,照得宛如童話里的寶藏。
店內,年輕人的身影穿梭如蝶。有人貼著玻璃,鼻尖幾乎要碰上櫥窗里價值不菲的限量款,眼神里滿是向往;有人攥著盲盒,在結賬臺前反復摩挲,像在給幸運值“充電”。我曾見過一位姑娘,拆開盲盒前深吸一口氣,指尖微微發顫,當抽出隱藏款的剎那,她先是瞪大雙眼,隨即捂住嘴巴,滿臉難以置信的狂喜,轉頭就拽著閨蜜又蹦又跳。
這些小小的潮玩,早已超越了玩具的定義。在格子間里加班到深夜的年輕人,會對著辦公桌上的潮玩玩偶吐槽工作;獨居的女孩,會給心愛的娃娃搭配不同的服飾,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今日穿搭”。它們是疲憊生活里的甜蜜慰藉,是深夜emo時無聲的傾聽者。當年輕人用潮玩填滿手辦柜,就像是筑起一座只屬于自己的秘密城堡,每一個角色都藏著一段故事,或是追星的狂熱,或是對某個虛擬世界的癡迷。
而潮玩更像一把神奇的鑰匙,打開了年輕人的社交新世界。在二手交易群里,有人用閑置款交換心頭好,聊著聊著就成了線下聚會的好友;漫展上,背著同款潮玩背包的陌生人,相視一笑,瞬間拉近了距離。甚至家庭聚會上,年輕人興致勃勃地給長輩科普潮玩文化,爸媽們也好奇地端詳著這些精致的小物件,問出那句“這小人能升值嗎”,兩代人的代溝在潮玩面前,悄然出現了和解的縫隙。
在這方小小的天地里,潮玩與年輕人完成了一場浪漫的雙向奔赴。年輕人用熱愛賦予潮玩靈魂,潮玩則用溫暖與陪伴,回應著每一顆渴望被理解、被治愈的心。
——周志軒
潮玩早已突破商品屬性
如今,潮玩經濟的爆發已經遠超預想的發展。標價69元的盲盒,撕開包裝的瞬間釋放的不僅是PVC材質的玩偶,更是當下年輕人被壓縮的情感出口。在寫字樓里被KPI裹挾的年輕人,會在休閑時抽盲盒,從高壓工作狀態中抽離,獲得片刻輕松。不少家庭把整面墻改造成手辦陳列室,為造型各異的手辦們構建起專屬的精神烏托邦。
當家長們開始追問“這小人能升值嗎”,他們或許還未意識到,潮玩早已突破商品屬性的邊界。二手交易平臺上,限量款盲盒溢價數十倍的交易記錄,本質上是情緒價值的市場估值。每個收藏者珍藏的不僅是稀缺性,更是拆盒瞬間腎上腺素飆升的驚喜感,是漫長等待中對理想款型的期待。這種沉浸式的消費體驗,讓潮玩手辦成為對抗生活同質化的解藥。
IP的構造讓潮玩的情緒承載更具縱深。各類玩偶人格故事線的賦予和東方美學的融入讓這些盲盒不再是冰冷的商品,更是當代年輕人精心構筑的情緒博物館,呈現現代人的孤獨、渴望與熱愛。當快節奏的現代生活擠壓出情感真空,盲盒,正以柔軟的姿態填補著心靈的空缺。
——香菜
七嘴八舌
年輕人早就有經濟能力去為自己的情感需求支付高溢價了。在他們的情感需求中,用好物彰顯個性,是亙古不變的訴求。——凱欣
現代人正通過這些巴掌大小的潮玩,在標準化時代雕刻一種個性,在虛擬化宇宙中錨定一份真實。——姜餅人
潮玩的出現,讓年輕人度過了孤獨的時光,從中獲取陪伴的快樂。——rocky
在“萬物皆可潮玩”的時代:一款電影聯名潮玩的推出,可能讓一部電影的宣發費迅速回本。——emo
潮玩的消費者正在迅速增長,不再局限于年輕人,越來越多的中年人也在這個隊伍中。——魏旭程
與其否定那些沉溺于潮玩的年輕人,不如反思一下,除了潮玩,我們還能拿什么安撫年輕人的精神世界?——叮一下
來源:嘉定報
編輯:顧嫻慧、袁悅
點贊分享給身邊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