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羅海韻攝影郝飛
7月14日午后,在華鎣市川東北渝北新時代文明實踐綜合體的“幺妹巧手工作坊”,44歲的劉志玲熟練地輕鉤銀針,一朵玫瑰花在她指間漸次成形——這是客戶追加的200單“一路生花”花束的最后一批。她笑著告訴記者:“這手工活做起來,賺錢顧家兩不誤,時間還靈活。”
“過去圍著灶臺轉,現在圍著訂單轉。”6年前,劉志玲還是全職媽媽,每當孩子上學,家里只剩電視聲,“那時我覺得生活好像少了點什么,總想找點事兒做。”
2019年,華鎣開辦“幺妹巧手工作坊”:中心出場地、找訂單,志愿者教技術,居家婦女“零門檻”接單。得知這個消息,劉志玲動心了,她和丈夫商量良久,決定就近靈活就業。
劉志玲在編織花束
“工作時間自己定,還可以接送娃、照顧老人。”劉志玲打開手機里的微信群給記者看,當天群里彈出3條新訂單:重慶渝北區客戶要100個“雙槍老太婆”文創玩偶、廣安景區訂了50個“滑竿抬幺妹”擺件。群里接龍報名,短短5分鐘就“搶單”完畢。
訂單從哪里來?“我們線上線下都有銷售渠道,基本上以接單定制為主,有專人負責線上運營。消費者下單之后,我們會盡快發貨。”劉志玲介紹。與此同時,華鎣的非遺展覽上,游客掃碼即可下單;每逢節日活動,觀眾邊學邊買。
如今,工作坊有固定成員24人,大部分為華鎣市婦女,大伙兒居家辦公,只需按時完成訂單。不少寶媽婆媳搭檔,不僅家庭關系升溫,干活速度也提起來。
“這類手工編織門檻低,時間相對自由,能讓很多寶媽兼顧工作和家庭,還能額外增加收入。”創始人李穎介紹,工作坊目前主要承接文旅部門的訂單,每月能為婦女增收800至3000元。
“幺妹巧手工作室”的玩偶
“賺錢是其次,關鍵是我們被看見了。”劉志玲如今是工作室骨干。她拿起正在織的玫瑰花毛毯,“這個訂單已做了十多天,快接近二次交付了,在配件方面,還需織70多朵花,算下來大概兩天。”劉志玲告訴記者,多年堅持的原因之一是熱愛。孩子今年16歲,馬上讀高二了,她做了很多手工玩偶,陪伴著娃娃長大。
文明實踐中心還定期組織“巧手媽媽”參與志愿服務:為敬老院鉤織圍巾、為留守兒童辦手工課堂。“以前不知道怎么消磨時間,現在做公益心里亮堂。”劉志玲說。
一根毛線織就的不僅是文創產品,更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提質增效樣本——讓文明新風吹進百姓家。臨走前,劉志玲堅持送給記者一朵毛線向日葵:“文明實踐就像陽光,照著我們這些普通人,也能開出花來。”
(四川在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