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征美國,中國女排首先面對的不是對手,而是腸胃和神經的挑戰。13個小時的時差和“毫無食欲”的伙食,讓助理教練楊昊體重降到歷史新低。這趟旅程的艱難,遠超預期。
中國女排吃的苦頭,遠比輸贏本身更磨人。球隊看似平靜的休賽期,實則暗流涌動,一場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跨越半個地球去美國阿靈頓打比賽,對這支新老交替的中國女排來說,是頭一回。很多年輕隊員,人生第一次體驗這種極限拉扯的賽程,她們要對抗的,遠不止是網對面的對手。
中美之間13個小時的時差,像一堵看不見的墻,撞得人頭暈眼花。助理教練楊昊在社交媒體上發的伙食照片,更是把隊員們的窘境活生生擺在眼前。那幾盤菜,被她形容為“清淡”,說白了就是“毫無食欲”。
楊昊是北方人,習慣了面食米飯的熱乎勁兒。面對那些冷冰冰、油汪汪的西餐,她直言“味同嚼蠟”。
結果,伙食加上倒不過來的時差,她的體重直接掉到了歷史新低。球迷們半開玩笑半心疼地管這叫“減肥餐”,但這背后的辛酸,只有她們自己知道。
男排的跟頭,就是女排最好的鏡子。不久前中國男排在美國站的比賽,第二周就被時差徹底擊垮。
在國內還打得有來有回,一到美國就稀里嘩啦輸了個0比4。主教練海寧自己都睡不著覺,承認嚴重低估了時差的殺傷力。
這血淋淋的教訓,女排姑娘必須引以為戒,生理上的疲憊,會直接拖垮賽場上的狀態。
培養新人,是這次世界聯賽的頭等大事,主教練趙勇也確實敢用人。
不少年輕面孔被推到臺前,扛起了關鍵角色,連王夢潔、龔翔宇這樣的老將都得到了輪休。新人們的表現,雖有瑕疵,但總體上對得起這份信任。
楊昊作為助理教練,分管的是主攻組。吳夢潔和董禹含在場上屢有驚艷發揮,就是對她工作最好的回報。可以說主攻線的表現是全隊的一大亮點,這離不開楊昊在幕后的精雕細琢。
有亮眼的地方,就有頭疼的短板。隊伍的副攻攔網,依舊是個老大難。這個問題,自從徐云麗和顏妮退役后,已經困擾了中國女排快五年了。
集訓時間就這么短,趙勇教練手里的牌也有限,想在短期內脫胎換骨,幾乎不可能。他肩上的壓力,比誰都重。
很多球迷在喊,希望教練組能給那些還沒怎么上場的球員一些機會。這個想法很美好,但現實很骨感。能不能大膽輪換,全看中國女排能不能把總決賽的門票牢牢攥在手里。
目前,球隊雖然排在第六,掌握著晉級主動權,但還沒到可以高枕無憂的地步。
一步走錯,就可能被擠出八強。所以在徹底鎖定名額之前,趙勇教練大概率會繼續押寶主力陣容,先求穩,再求變。
這就像一個賭局,你得先用手里的王牌贏下足夠的籌碼,才有資本去試驗那些不確定性高的新組合。一旦成功晉級,沒有了后顧之憂,或許才是真正開始大規模練兵的時候。
所有位置里,二傳的用人策略爭議最大。趙勇教練似乎鐵了心要培養張籽萱,而鄒佳琪和殷小嵐得到的鍛煉機會相對較少。這種“偏心”背后,其實是教練組一種著眼長遠的豪賭。
張籽萱確實有實力,但她太年輕了,急需大量高質量的比賽來催熟,才能真正扛起球隊大腦的重任。
國際大賽一年也就二三十場,如果把機會平分給三個二傳,每個人一年下來也就打十場球。這點比賽量,想磨出一個世界級核心?無異于天方夜譚。
所以把有限的資源和機會,集中砸在一個人身上,就是希望用最短的時間,為未來的國家隊強行打造一個靠得住的指揮官,其他位置的老將或許不需要比賽來找狀態,但二傳這個命脈,等不起,也慢不得。
執教中國女排,從來都是一把雙刃劍。贏了,你是民族英雄。輸了,你得承受排山倒海的壓力。前任主帥蔡斌,執教期間肉眼可見地憔悴下去。
如今楊昊因為高強度的工作和壓力瘦到脫相,不過是再次印證了這份工作的殘酷。好在接下來的總決賽,隊伍的心態或許能更輕松一些。八進四打東道主波蘭,能“復仇”血洗對手固然解氣,就算打得不順,一輪游也不是世界末日。
因為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對于這支全新的中國女排而言,世界聯賽的成績只是過程。真正的重心,已經悄然放在了八月份的世錦賽上。短期成績和長遠布局,這道天平題,將一路考驗著趙勇和他的中國女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