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生態環境法典(草案)》綠色低碳發展編、法律責任編重大問題研討會”在湖北武漢開幕。本次會議由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主辦,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國家治理學院、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等四家單位聯合承辦。
開幕式由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武漢大學教授秦天寶主持。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呂忠梅、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黨委書記侯振發、該校生態文明研究院院長欒永玉、湖北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鄭文金、湖北省法學會秘書長趙俊出席并致辭。生態環境部首席法律顧問別濤、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行政法室原主任袁杰等專家學者與會。
呂忠梅會長指出,生態環境法典編纂已進入關鍵窗口期,需凝聚共識深化制度構建,通過匯聚各界洞見,以高質量法典回應社會關切。侯振發書記強調,法學界應立足理論與實踐,推動構建中國特色法學體系,為法治國家建設貢獻力量。欒永玉院長提出,法典編纂需融合多學科視角,注重成果轉化;鄭文金副主任表示,湖北將吸納研討成果助力地方立法;趙俊秘書長則肯定了相關編章對地方治理的參考價值。
主旨報告環節由北京大學教授汪勁主持,呂忠梅會長圍繞“生態環境法典編纂的重點問題”指出,草案提請審議標志著立法進入關鍵階段,綠色低碳發展獨立成編是重要創新,但需強化立法基礎;法律責任編應厘清基礎理論,提煉生態環保領域責任特殊性。
專題報告分兩階段進行:綠色低碳發展編專題由張忠民主持,別濤、肖國興分別就“氣候立法”“碳中和法律邏輯”發言;法律責任編專題由侯猛主持,葉陽、易小斌圍繞“責任編問題”“公益訴訟制度完善”展開探討。
兩天里,140余位來自高校、科研機構及實務部門的專家,將聚焦兩編章的理論與實踐問題深入研討,成果將匯總呈報立法機關,為法典草案完善提供參考。
(中國日報湖北記者站 周荔華 劉坤|冀鵬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