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徐光明)在“河紅茶專題展示館”聆聽千年茶脈的興衰故事,在生態茶園的青翠梯田間探尋綠色共生的振興密碼,在分水關古驛道的斑駁石碑前觸摸“萬里茶道”的歷史余溫……日前,江西婺源茶業職業學院“草木間”茶文化探訪實踐隊循著“萬里茶道”的重要節點,奔赴江西省鉛山縣,開啟了以“尋脈千年茶韻,對話生態非遺”為主題的“牢記囑托強國有我 行走贛鄱感恩奮進——文化贛鄱行”暑期大思政實踐活動。
實踐團首站抵達鉛山縣“兩紅館”,深入了解“紅茶鼻祖”河紅茶的輝煌歷史與復興之路。在珍貴的史料與文物前,學生們學習了“河紅茶”從宋元興盛、明清鼎盛到一度沉寂,再到新時代重煥生機的跌宕起伏歷程,深刻體悟到一片葉子承載的文化重量和興衰之道。帶著對歷史的思考,實踐團隨即來到鉛山縣河紅茶產業發展中心,一場聚焦“河紅茶”產業現狀的“面對面”座談交流就此展開。縣茶行業協會會長夏田輝介紹了河紅茶的歷史文化與萬里茶道起航脈絡、歷史榮光及申遺進展情況,講述了茶行業現狀、市場挑戰與發展趨勢。
循著縷縷茶香,實踐團走進省級龍頭企業——黃崗山茶廠,通過“茶敘座談+車間走訪”的沉浸式研學,與省級非遺“河紅茶制作技藝”傳承人姜維平深入對話。座談中,姜維平以“鮮葉6毛到700元的價值躍升”為脈絡,講述了20載堅守初心的創業故事。這場跨越兩代人的交流,將非遺守護薪火、產業振興鄉村的信念深植青年心田。
在仙山嶺,實踐團成員們在當地茶人張志剛帶領下,徒步贛閩古驛道(茶馬古道),穿越北武夷山野生茶林,踏訪了萬里茶道第一關——分水關,觸摸茶葉貿易的歷史年輪,感受著生生不息的茶脈傳承。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學生們來到鉛山縣石塘,參觀歷史實物、聆聽現場講解,了解“茶路與紙路交織”的文化密碼;在百歲老紅軍馮品榮歷經83年重新入黨的堅定理想信念的感召下,在礦工詩人姚筱舟對黨深厚情感的感染下,齊聲合唱經典紅歌《唱支山歌給黨聽》……
此次鉛山之行,江西婺源茶業職業學院實踐團以河紅茶千年文脈為基,以萬里茶道歷史遺存為徑,系統觸摸了鉛山縣“茶產業+文旅+紅色資源”融合發展的獨特肌理,也為校地雙方未來在茶技術推廣、茶文化傳播、鄉村旅游項目策劃等領域的深度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作者:徐光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