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走100米,
我就喘得不行,
整個人像被抽干了力氣......”
26歲的珊珊(化名)是一名在讀研究生,平時身體健康的她,卻遭遇了突如其來的健康危機。
起初只是出現頭暈、活動后胸部不適的癥狀,她以為是學業壓力大、休息不足所致。但隨著癥狀逐漸加重,她發現自己日常走路稍微快一點就出現氣喘氣促、嘴唇青紫、呼吸困難等癥狀,爬樓梯更是難以完成,嚴重影響了她的學習和生活。
珊珊連忙趕到醫院檢查,經診斷,她的心功能已降至三級,通過右心導管檢測,最終確診為肺動脈高壓。進一步排查病因時,醫生發現珊珊患有硬皮病(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異常的免疫反應導致其肺動脈血管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從而引發了肺動脈高壓。
網絡圖
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結構性心臟病科負責人陳翔博士為珊珊實施了肺動脈神經消融術。這種微創手術能通過精準消融,有效降低肺動脈壓力。
珊珊術后恢復良好,觀察了3天就順利出院了。值得一提的是,術前6分鐘步行測試中,她僅能行走100余米;而出院后,她的步行距離已提升至300-400米,癥狀也得到明顯改善。
“確診時,我以為人生要完了,沒想到還能重回課堂!”經過規范治療和定期隨訪,目前珊珊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已恢復正常的學習生活。
陳翔博士提醒,若出現以下癥狀需警惕肺動脈高壓:
1. 唇色發紺(藍嘴唇)、杵狀指(手指末端異常膨大);
2. 運動耐量下降,如爬樓梯困難、平路行走氣促;
3. 心臟超聲/影像學檢查結果顯示心臟結構異常(右心房/右心室擴大)或肺動脈增寬。
“這類患者最怕延誤治療時機,如果拖到晚期,心臟發生結構性改變,治療效果將大打折扣。”陳翔博士表示,肺動脈高壓患者最關鍵的就是要做到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若能在疾病早期及時確診并規范治療,大多數患者可以有效遏制病情進展,保持較好的生活質量。
那么
肺動脈高壓和普通高血壓
區別在哪?
為什么懷孕了
肺動脈高壓就更嚴重了?
治療肺動脈高壓都有哪些方法?
哪種效果比較好?
總坐著不動容易得肺栓塞,
每天勾勾腳、
繃繃腳真能預防嗎?
歡迎鎖定
7月16日(周三)晚7:00
福建衛生報
《大醫生開講·廈門名醫名科》
直播間
權威專家將為您答疑解惑
直播專家
陳翔
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 結構性心臟病科負責人 副主任醫師 醫學博士
美國心血管造影與介入學會會員(FSCAI)
瑞士蘇黎世HerzZentrum Hirslanden心臟中心訪問學者
中國病理生理學會會員
EHJ中國青年編委,CVIA青年編委
福建省瓣膜病介入聯盟 委員(秘書兼)
擅長復雜冠心病、心臟瓣膜病的微創介入治療,團隊累計完成TAVR500例,二尖瓣TEER250例,三尖瓣TEER80例,二尖瓣TMVR50例。
承擔和參與多項國家級及地市級課題研究,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發表SCI論文于JACC inter,JACC,Lancet等雜志。
陳偉斌
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 心血管內科 主任醫師
福建省海峽醫藥協會肺栓塞與肺動脈高壓專委會委員
福建省醫學會結構性心臟病學組委員
廈門市醫師協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常委
從事心內科疾病診療30年,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及肺動脈高壓的診治。
關于肺高壓
你有什么想了解的問題?
加入衛生報肺健康交流群
一起來問醫生
活動組織
主辦單位:廈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福建衛生報、福建日報·新福建客戶端
承辦單位: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
現在刷到我們全憑緣分
大家記得設置星標
關注精彩內容不迷路~
福建衛生報全媒體記者:梁睿
編輯:兜兜
審核:黃美輝、劉碧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