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經(jīng)詩詞,講歷史故事,北窗讀詩歡迎您的光臨。
客舟系纜柳陰旁,湖影侵篷夜氣涼。
萬頃波光搖月碎,一天風(fēng)露藕花香。——元 黃庚《臨平泊舟》
臨平即臨平湖,又名錢塘湖,位于杭州市余杭區(qū)臨平山東南,歷史悠久,因三國時孫權(quán)在此湖挖出寶鼎,故而又得名“鼎湖”。
“采藕平湖上,藕泥封藕節(jié)。船影入荷香,莫沖蓮柄折”,這是唐朝詩人顧況筆下的臨平湖,荷花滿湖,可見此湖彼時盛況。
白居易修繕西湖時,曾考慮調(diào)取臨平湖水,“朝來采藕夕來漁,水種菱荷岸種蘆”,宋朝時,楊萬里蕩舟湖上,仍一如從前。
黃庚是宋末元初人,彼時的臨平湖還如從前一般豐盈,夏日里的一天,他乘舟途經(jīng)臨平湖,傍晚時泊舟靠岸,夜宿臨平湖上。
客船系在岸邊的柳蔭下,彼時,天氣晴朗,湖光瀲滟,月色皎皎,水風(fēng)習(xí)習(xí),置身船上,清涼又舒爽,讓人感到非常地愜意。
臨平湖水域遼闊,湖面寬廣無垠,月色下,清風(fēng)微拂,粼粼波光泛起一圈圈的漣漪,水中的月影像被搖碎了一般,時圓時缺。
夜深了,露水下來了,空氣中除了陣陣荷花的香氣,還有拂面的微風(fēng),濕潤的露氣,這真是一個清涼的世界,如此空曠悠遠(yuǎn)。
黃庚這首七言絕句,寫夏夜泊舟所見,境界闊大,意境深遠(yuǎn),夏夜的清幽涼爽,呼之欲出,清新脫俗,讓人有如臨其境之感。
一池晴浸藕花月,午夜涼生菰葉風(fēng)。
風(fēng)月無邊詩興動,品題收拾錦囊中。——元 黃庚《夜影》
泛舟湖上,傍柳追涼,竹下避暑,山中納涼,古時雖然沒有現(xiàn)代先進的避暑工具,但夏日乘涼卻是別有一番意趣。
黃庚是詩人,自然有詩人的詩情畫意,夏日夜晚,池畔乘涼,聽蛙聲此起彼伏,看一輪明月倒映在澄澈的荷塘中。
荷香氤氳在月色里,空氣中都是花兒的清香,午夜時分,池畔的菰葉隨風(fēng)輕拂,水風(fēng)帶來了陣陣清涼,愜意舒適。
彼時,萬籟俱寂,只有滿池的荷花籠罩在清幽的月色里,此情此景,如入夢境一般,乘涼的詩人不由得詩興大發(fā)。
一時思如泉涌,接連得了好幾個詩題,他逐一寫好,就像唐朝李賀那般,將它們裝入錦囊中,以待閑時潤色修改。
清風(fēng)吹拂,明月照臨,池荷飄香,無邊無際,夜色里,池畔風(fēng)景如此只好,怎不令人陶醉,如同進入了神話世界。
詩人筆下,夏夜荷塘,寧靜優(yōu)美,情景交融,富有詩意,而這也是他彼時閑適的心境,因情感真摯,故詩興勃發(fā)。
走筆迎春富有詩。元朝廢科舉,黃庚沒有入仕機會,以游幕教館為生,布衣終生,并創(chuàng)作了大量排遣閑情的詩文。
“菊清獨占風(fēng)霜骨,梅白偏宜雪月天”,黃庚追慕陶淵明,其詩中常見陶詩的影子,多表現(xiàn)如陶淵明那般的隱逸。
波光萬頃接天光,畫舫歸來載夕陽。
一棹湖心天不暑,萬荷風(fēng)裹滿身香。——元 黃庚《夏日陪王君玉泛舟鑒湖》
夏日客至,酷暑炎炎,最好的去處就是泛舟湖上,水風(fēng)清,荷花香,畫船載酒,吟詠唱和,不醉不歸。
這日,好友王君玉來訪,于是,黃庚就陪其泛舟鑒湖,鑒湖位于浙江紹興,與黃庚家相隔不過百余里。
鑒湖又名鏡湖,唐玄宗曾將其作為養(yǎng)老之所贈給賀知章,陸游遭罷退隱后,也曾在鑒湖之畔詩書耕讀。
水域遼闊,風(fēng)光優(yōu)美,還有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傳承,承載著時光的印跡,泛舟湖上,自是悠然愜意。
黃昏時分,鑒湖之上,波光粼粼,水天一色,火紅的夕陽傾瀉在湖面上,像是鋪上了一層細(xì)碎的金子。
詩人和友人乘坐著裝飾精美的畫舫緩緩而歸,人和船都籠罩在夕陽的余暉中,置身其中,如同夢幻般。
船槳輕輕滑動,及至到了湖心,即刻就感到清涼無比,水風(fēng)習(xí)習(xí),盛夏的酷暑剎那間就消失得無影蹤。
彼時,湖面上,足有上萬朵荷花在晚風(fēng)中搖曳生姿,風(fēng)兒裹挾著馥郁的花香,氤氳在傍晚的鑒湖之中。
這個夏天的傍晚,夕陽滿天,紅荷滿湖,水風(fēng)習(xí)習(xí),荷香陣陣,遠(yuǎn)離塵囂,真是有說不盡的悠然愜意
參考文獻(xiàn):
《月屋漫稿》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