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35年,王維在長安擔任右拾遺,平日里就負責陪在皇帝身邊,替皇上出謀劃策。
這天,唐玄宗要出門游玩,走到半路的時候,天上下起了雨。
唐玄宗詩興大發,作了一首詩,王維立馬奉和,也作了一首詩。
這首像是在拍馬屁的詩居然流傳千古,其中還有兩句非常出名……
無妄之災
時至今日,《唐詩三百首》依然是作為一本兒童啟蒙讀物,出現在各大書店當中。
雖然這本《唐詩三百首》編出來就是給小孩子看的,但是由于編者的水平很高,被選入書中的唐詩每首都是精品,因此《唐詩三百首》可以被視為一本“精品詩集”。
開頭提到的那首“馬屁詩”,居然也被選入了《唐詩三百首》。
這本《唐詩三百首》是清朝學者編寫的,因此王維不可能暗中賄賂編者,因此這首詩入選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質量足夠硬。
雖然王維是在“拍馬屁”,但是“馬屁詩”也未必不能出精品,畢竟他是王維。
王維出生的時候,還是武則天掌權時期,因此硬要說的話,他并不是個唐朝詩人,而是一個“周朝詩人”,畢竟武則天稱帝后建立了“大周”。
幸好“武周”存在的時間并不是很長,王維長大了之后,已經是唐玄宗開元年間了。
年幼時的王維便已經展現出了驚人的天賦,史書上說他“聰明過人,才華早顯”,因此王維在當時非常出名,就連長安城的那些達官貴人都知道他。
最開始的時候,王維其實并不是靠著寫詩出名的,他寫詩只是副業,王維的主業應該是奏樂。
王維是一個可以被稱作“音樂天才”的詩人,他的音樂天賦十分驚人,令當時的音樂名家都大為贊嘆。
王維二十歲左右的時候,他離開了家鄉,孤身一人來到了長安,希望能靠著這些貴族的舉薦得到一官半職,也算是有一個養家糊口的工作。
不過要想得到這些人的舉薦,必須得有足夠的“本錢”才行,不過王維最不缺的就是本錢。
此時的王維有一手好書法,而且還會畫畫,再加上他還能作得一手好詩,光憑這三項技能,就已經成為當時最厲害的幾個人之一了。
最關鍵的是,王維還有驚人的音樂天賦。
有一次,王維到一個大官的家里做客,今晚的主題是音樂,大家都拿出了很多有關的東西供大家鑒賞。
王維只是一個小青年,他沒有什么收藏能拿得出來,因此他只能到處溜達,鑒賞別人的東西。
王維在宴會上溜達的時候,看到一個人擺出來了一幅畫,畫上是一群女子正在奏樂。
眾人拿著畫看了很長時間,也沒有分析出這畫上的人們,到底在演奏什么樂曲。
從一幅畫里想要得到這種信息,確實有些困難,不過王維就看了一眼,便已經看了出來。
王維擠到人群的前排,信誓旦旦地說:“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疊第一拍。”
眾人看他穿得非常一般,根本不信他說的話,只當他是個嘩眾取寵的小人。
不過王維倒是信心滿滿,他認為自己的判斷絕對沒錯,甚至還與眾人打起了賭。
這些紈绔子弟也跟王維杠上了,當即就找了一隊舞女按照圖上來演奏,結果正如王維所言,就是那首《霓裳羽衣曲》的第三疊第一拍。
曲子演奏出來后,這些紈绔子弟的臉色變得越來越精彩,有的人生氣,有的人欽佩,還有的人直接扭頭就走了。
王維的“音樂天才”之名從此便傳了出去,而王維的這種“多面手”屬性,使得他成為了京城最熱門的人才,這些達官貴族都搶著邀請王維到自己府上做客。
到了這種時候,王維可就不是原來那個王維了,他有了更大的追求。
在出名之前,王維的目標只是想通過這些大官得到一個官職,他沒有資格可以挑選去處,就算那些官員讓他去軍隊當參謀,王維也沒辦法。
但是現在他有辦法了,他也有資格挑選一下了。
最終,王維擔任了太樂丞,負責宮廷音樂、舞蹈等教習,以供朝廷祭祀宴享之用。
王維當這個官倒也合適,他肯定能在這里大放光彩,不過王維在太樂丞任上待了沒幾天,就被貶到外地去了。
其實王維根本就沒犯錯,朝廷頂多判他一個監管不力。眾所周知,封建時代的宮廷音樂,是分等級的,皇帝專屬的音樂,別人就不能聽,聽了就是謀反。
王維帶著宮女們排練的時候,出去辦了點事,回來就看見這些人正在排練“黃獅子舞”。
這支獅子舞乃是皇帝專屬的舞蹈,這些宮女甚至不能私下排練,私下跳了這舞就是犯了忌諱,所有與此事有關的人都受到了牽連……
再受重用
王維被貶到了濟州擔任司倉參軍,聽起來挺高級,實則就是個看倉庫的。
王維被貶之后心中有些怨氣,因此他曾一度棄官不做,隱居山中研究佛學。
但是人還是要吃飯的,王維不當官,就沒有俸祿可以拿,窮得連飯都吃不起了。
在隱居期間,王維的妻子去世了,但是王維對妻子一心一意,并未續弦。
其實也不一定就是王維專情,萬一是因為沒錢娶不著呢?
最終,王維迫于生計,只好帶著自己的詩前往了洛陽,希望有人能再舉薦自己一下。
王維的運氣很好,當時張九齡正好在洛陽休假,于是王維便帶著自己的誠意和作品上門拜訪張九齡。
張九齡還算是個比較稱職的宰相,他見到王維之后,對王維的才華表示肯定,并且將王維的詩作呈給了唐玄宗。
唐玄宗也對王維的詩很感興趣,于是便將其任命為了“右拾遺”,讓他跟在自己身邊作詩。
王維寫那首“馬屁詩”的時候,才剛上任不久,正是需要表現的時候。唐玄宗讓他在自己身邊,就是看中了他寫詩的才華。
唐玄宗在出游的路上,情不自禁地寫了一首《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
這里的蓬萊指的可不是海外仙島,而是皇帝的“辦公室”——大明宮。
大明宮是李治修建的,從他以后的唐朝皇帝,都在這里處理國事。
而興慶指的就是唐玄宗自己下令修建的興慶宮。
為了能更方便地出游,唐玄宗在大明宮和興慶宮之間修了一條“閣道”,閣道其實就是架在高處的走廊,從遠處看像是一條浮在空中的棧道。
唐玄宗就在這樣的走廊中欣賞春雨時寫了一首詩,王維回了一個《奉和圣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
其中的這句“云里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與“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漠漠水田飛白鷺,蔭蔭夏木囀黃鵬”并稱為王維七律絕唱,被后人稱贊了千年。
雖然王維這首詩的最后一句有點“拍馬屁”的嫌疑,但是這并不影響這首詩是絕頂好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