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車壇怪象再現,“保密協議”不保密。
曾幾何時,但凡車企要推出一款重磅新車,或是將現有車型改款換代,都會提前邀請媒體,前去靜態品鑒或是動態試駕。車企希望能夠在新車亮相上市前,提前儲備一批待發圖文和視頻,等到新車上市當天集體刊發,以獲得更大的流量和聲量。
故而車企基本都會與參加的媒體提前簽署保密協議,約定見刊時間。此前,大家也挺守規矩,基本都是按照協議約定,過了保密期后再行上刊。
然而,伴隨著自媒體、網紅達人的數量陡增,入行的門檻也越來越低,不守規矩的人漸漸多了起來。其中,有人可能真的是看錯了時間,后臺編輯誤操作導致提前上線;但也不排除有人是明知而故犯,試圖通過“搶跑”來賺取第一份流量,成為各大平臺上的“首發者”。
搶跑者到底獲得了多少流量咱們暫且不談,但他們的不守規矩,一定會換來同行的鄙視,可能還有車企的天價違約罰金。令人頗為不解的是,這一本不該成為現象的現象,在今年出現的頻率著實太高了些。
開年至今,已超5起“搶跑”案例
案例一:“晚8看成早8”,知名博主陳震團隊“搶跑”領克900
1月3日晚,原本是領克新車型領克900正式與公眾見面并公布車型名的大日子。然而就在當天上午,知名汽車博主陳震創辦的汽車自媒體賬號“蘿卜報告”卻提前泄露了領克900車型的相關信息,該賬號將此前拍攝的新車靜態品鑒視頻,提前于保密協議中約定的刊發時間12個小時出現在了各大平臺之上。
此舉導致領克900還未正式在公眾面前亮相,各大平臺上就已經有了該車的品鑒視頻。對此,領克汽車委托律師事務所向“蘿卜報告”賬號的公司主體發去了律師函。
律師函中指出,由于蘿卜報告提前泄密關于新車的相關信息,導致大量用戶在互聯網擴散該視頻的截圖與內容,影響了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有序推進領克L946(900)傳播的節奏,嚴重侵犯了委托人的商業秘密權益,對委托人官方的新品發布及市場推廣等活動造成了惡劣影響和重大損失。因此要求“蘿卜報告”在收到律師函告后5個工作目之內聯系委托人并按照保密協議第7條一次性支付賠償金500萬元。
1月5日,陳震在其微博賬號中發布了道歉視頻,并對此事做出了說明。據陳震表示,該事件主要是因為后臺同事誤把保密協議中的約定刊發時間,即1月3日20:30定成了早上8:30,造成了新車的信息提早被披露,給品牌方的發布會流程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彼時,陳震表示已經收到領克方的律師函,會積極配合解決問題。最后,陳震還提及相關負責更新的同事已經自動離職。后續會檢討現有的流程,杜絕再次發生類似的事件。
幾天后,陳震發文證實已賠付領克汽車500萬元違約金,并表示引以為戒。
案例二:疑似小鵬G7被“搶跑”,小鵬汽車法務部上線未點名
6月10日,小鵬汽車法務部發文稱某自媒體違反保密協議泄露拍攝內容,已取證并將追責。官方在內容中指出,在近期公司組織了新車型產品拍攝活動,某汽車自媒體受邀參加拍攝后違反《項目保密協議》約定,泄露產品拍攝內容,對公司的經營帶來嚴重干擾及不利影響。
最后小鵬汽車法務部表示,已完成取證并啟動追責程序,將追究該泄密自媒體的法律責任。
由于未點名被泄密車型以及泄密自媒體賬號名稱。網友只能猜測,被泄密車型疑似為第二天(6月11日)正式亮相的新車小鵬G7,而泄密媒體至今沒有浮出水面。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9月,小鵬P7+同樣因為被自媒體提前泄密而通過其法務部微博賬號發布了追責聲明。
案例三:步陳震團隊后塵,又一家自媒體定錯時間搶跑小米YU7
6月26日,汽車博主“-_-二師兄官方”在B站平臺上,發布了一段小米YU7試駕視頻。據了解,當晚上市的小米YU7,其媒體試駕視頻解禁時間為6月26日晚上10點,但該博主似乎犯了陳震團隊同樣的錯誤,將晚10點定成了早上10點。
雖然博主很快就將視頻刪除下架,但已有不少網友已經進行了下載,并在社交媒體上傳播。此事引起熱議后,博主在個人賬號發文解釋稱:確實是分發平臺定時錯誤,師兄不辯解,已與品牌取得聯系并誠摯道歉,同時積極承擔責任,后續有進展再同步。但是這并不影響小米YU7是一臺好車。
據筆者從參與試駕的媒體處了解到,小米YU7試駕時與媒體同樣簽訂了500萬的保密協議,如果該博主真被小米汽車追究責任的話,或將要全額賠付500萬元。
但筆者查詢了小米汽車的官方賬號,并未對此事做出追責聲明。結果,當晚小米YU7也創造了中國汽車乃至整個汽車工業史上的一個“爆單”奇跡。
案例四:又是領克,這次“搶跑者”變成了“吃瓜者”
7月4日,原定于當晚首秀的領克10 EM-P產品圖被提前泄密發布。有意思的是,此前因為搶跑賠付領克違約金的汽車博主“陳震同學”發文表示,這回想“吃個瓜”,看到底是誰給領克汽車支付500萬元違約金。
而領克穆軍也對此事做出回應,其表示與陳震老師無關,具體泄密出口還在調查。
三天后,微博名為“WEIQ紅人營銷平臺”的賬號發布了致歉聲明。該賬號表示,此次提前泄露領克10EM-P產品圖是因該方平臺系統故障所導致。其表示,將承擔全部責任。
對于該賬號大多網頁并不認識,但據其致歉聲明的公章顯示,該賬號公司主體為:天下秀廣告有限公司。
半年內,接連遭遇新車被“搶跑”,領克也算是今年車壇的獨一份兒。
案例五:理想i8內飾被提前泄密,保密違約金1000萬元
最近一起案例發生在昨日。
7月14日早上,一組理想i8車型的內飾圖片在網絡曝光。作為理想汽車今年最重磅的一款新車,該車將于7月17日開訂,7月29日正式上市。
而據曝光的內飾圖片顯示,雖然拍攝者是在車外,但已將車輛的大部分內飾設計進行了曝光。因此不少媒體猜測,這張提前泄密的圖片可能出自提前參與拍攝的媒體。據相關參與提前拍攝的媒體同行披露,此次理想汽車與媒體簽署的保密協議中,約定違約金額為1000萬元。
對此,理想汽車官方暫未做出回應,但若證實是媒體提前搶跑,泄密者則可能遭到理想汽車的追責索賠。
保密協議不保密,究竟哪里出了問題?
除了筆者不完全統計的上述5起搶跑案例,或許還有其他案例發生,只不過可能因為沒能引發熱議,或是車企與媒體雙方快速達成了解決辦法,而沒有鬧到廣為人知。
即便如此,也不禁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思考:為何,保密協議不再保密了?明明約定了巨額違約金,那些媒體同行或是網紅達人們,還會屢屢犯禁?
在筆者看來,原因可能出自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從被泄密的汽車品牌來看,基本上都是新勢力或是傳統車企的新成立品牌。
這些品牌有個共性,即擁有較強的互聯網屬性。它們喜歡也需要更多的網絡大V、流量紅人來參與提前拍攝,以便能夠帶給它們更多的流量紅利。
然而,這部分被邀請提前拍攝的媒體當中,除了部分媒體可能真的是看錯時間誤操作所導致提前泄密外,還有個別同行大概率是被流量兩字給洗了腦,他們敢于打破常規,挑戰邊界。
一旦車企沒有因為他們的提前泄密而較真,對其追責索賠,那么他們的此舉可能就會為其帶來大量的曝光和后續的諸多可能性。
其次,說回品牌本身,這些新勢力或是傳統車企新品牌們,其本身的活動安排和協調機制就不完善。加上可能沒有聘用專業的公關團隊來操辦此事。
因為據筆者了解,很多新勢力品牌舉辦的上市發布、媒體試駕等活動,其執行人員可能是公司內部的工作人員,也可能是臨時找的兼職人員,沒有找專業的公關執行團隊來做,這就為此后的泄密埋下了伏筆。
筆者也曾參加過多個品牌的提前邀請拍攝活動,其中有的品牌活動執行人員會詳細告知保密協議的約定時間,并在后續過程中予以多次提醒。而有的執行人員,僅僅是讓你快速簽署了一份保密協議,對于約定刊發時間并沒有做詳細和明確的說明。
當然,這也不能怪到執行人員的身上,作為簽署協議的媒體,有義務也有責任看清約定時間,并嚴格按此執行。如果這都做不到,只能說明目前的所謂“媒體”,門檻實在太低。
此外,還有一種可能,是品牌方對于提前泄密與否,本身并沒有強烈的反對或是堅定的態度,甚至不排除有個別品牌還希望借此事件,實現“另類出圈”以獲得更大的流量和討論度。
而之所以會在事情引發熱議后站出來表態,發布追責聲明,也存在安撫其他被“搶跑”媒體的可能性。否則,你無法解釋那么多的巧合和誤操作,而且有的你根本看不到后續。
總之,“搶跑”事件頻發的背后,有著各種各樣的原因。但歸根結底,還是相關人員的專業性不夠所導致。同時也說明了,個別媒體的刊發機制也存在漏洞和待完善的地方,否則不會重復犯著這些本不該發生的錯誤。因為有的理由用一次可能還有人信,第二次難免懷疑其可能性。
最后也奉勸各大車企,不止是新勢力們,在篩選參與提前拍攝的媒體和選擇具體執行的公關團隊這兩件事上,還是稍微上點心。因為有的流量并不一定能夠為你帶來紅利,反倒有可能暴露你的老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