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通訊員 楊京 洪芷瑄
為加快打造國際醫療創新高地,促進醫療領域技術創新和臨床應用水平跨越式提升,今年,武漢市啟動首批核心醫療技術評審活動。7月15日,運動醫學領域答辯評審在武漢市第四醫院武勝院區舉行。來自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等省部屬醫院及武漢市屬醫院的27位知名專家,分別帶來了各自的“獨門絕技”,圍繞運動醫學創新術式等方向,向從全國遴選的知名業內專家,進行了精彩展示。
評審現場
武漢市第四醫院黨委書記、院長、脊柱外科專家夏平教授分享了《非接觸過頂技術在大通道椎間孔鏡下減壓融合中的應用》,在椎間孔鏡手術中,創新性地使用隧道技術從椎板間進入,解決了大通道無法過頂減壓的難題,避免了通道對硬膜囊的擠壓,提升了手術效率和安全性。
夏平
針對脛骨平臺骨折分型方式繁多、手術入路復雜等難點,武漢市第四醫院副院長、骨科專家王俊文教授分享的《脛骨平臺骨折數智化、微創化治療》,通過AI輔助診斷、骨科機器人導航、數字化三維重建等技術手段,精準解決臨床治療的難題。
王俊文
“不可修復的肩袖撕裂也是‘可修復’的。”武漢市第四醫院副院長、運動醫學專家張青松教授分享的《不可修復肩袖撕裂的補片系統化治療及康復一體化》,針對各種程度和類型的肩袖撕裂選擇不同的補片方案,并形成標準化系統化的診療流程,并通過術后康復治療,讓療效更有保障。
張青松
武漢市第四醫院原副院長、疼痛科專家李榮春教授分享的《脊柱源性疼痛射頻治療技術》,提出“小角度多靶點射頻治療”的理論,在腰部疼痛的治療中實現精準性更強、療效更佳更持久、復發率和神經損傷風險更低,相對傳統開放手術也具備創傷小、恢復快、適用范圍更廣和醫療成本更低等優勢。
李榮春
武漢市第四醫院運動醫學專家楊旭教授分享了《髕骨脫位的系統化治療》,針對復發性和習慣性髕骨脫位,提供了個性化的評估流程和治療方案,并在省內率先開設了髕骨脫位專病門診。
楊旭
我國60歲以上人群膝骨關節炎的患病率高達50%以上,且呈逐年上升趨勢,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武漢市第四醫院關節外科程文俊教授分享的《保膝手術在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治療中的應用》,將人工智能AI技術、3D打印技術、再生醫學技術、智能機器人等先進手段應用于保膝手術中,并對手術的適應癥進行精細分化,改良并提高手術療效。
程文俊
此次活動由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牽頭主辦,武漢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武漢市科技創新局、武漢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武漢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武漢市醫療保障局協辦,武漢醫藥衛生學會聯合辦公室等單位承辦,多方協同發力,為醫療技術創新搭建優質平臺。其中,經過初評篩選,共有9個專業領域的336個項目成功晉級答辯評審環節,最終將有100余個項目脫穎而出,進入綜合評審。
該評審活動,不僅能讓更多市民了解武漢醫療技術的創新成果,更能讓先進醫療技術惠及更多患者,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獲得與國際同步甚至領先國際的診療方案,實實在在提升生命質量與健康獲得感,為健康武漢建設注入強勁動力。活動將持續至今年8月19日即第八個中國醫師節,屆時將發布“武漢市首批核心醫療技術”評審結果。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