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奉賢區中心醫院神經外科病房里,85歲高齡的汪奶奶終于露出了久違的輕松笑容。困擾她長達七十余年、長成柚子般大小的頭皮巨大腫瘤,在神經外科宋大勇主任團隊及骨科、麻醉科、手術室等多學科協作下被成功切除。這不僅解除了折磨老人多年的痛苦,更創造了為超高齡、多基礎疾病患者實施高風險手術的“生命奇跡”。
家住南橋鎮的汪奶奶,自少女時期起頭皮就有一個不起眼的“黃豆粒”。幾十年來,這個腫物緩慢生長,從花生、李子、桃子大小,直至近五年加速膨大至柚子般體積。巨大的腫物不僅嚴重影響了老人的日常生活和形象,帶來了沉重的心理負擔,近期更是頻繁破潰出血、感染,散發出陣陣惡臭。反復出血導致本就患有高血壓、心臟病及腎功能不全的汪奶奶,出現了慢性貧血,身體每況愈下。家人心急如焚,帶著汪奶奶輾轉市區多家醫院求醫。然而,考慮到患者超高齡、合并多種嚴重基礎疾病,手術風險極高,多家醫院均表示“風險太大,可能有生命危險”,婉拒了手術。無奈之下,家人帶老人回到奉賢,來到奉賢區中心醫院神經外科尋求換藥止血,準備姑息處理。
接診的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宋大勇仔細評估了汪奶奶的情況后,心情卻難以平靜。他深知,單純換藥只能暫時緩解癥狀,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反復出血造成的貧血會持續消耗老人本就脆弱的身體。看著老人痛苦的神情和家屬的無助,宋大勇主任醫師認為:“不能因為高齡和風險,就剝奪老人追求生活質量的最后希望。只要準備充分、團隊協作,風險可以控制,手術值得一搏!”宋大勇主任團隊與患者家屬進行了多次深入溝通,坦誠告知手術的極高風險,同時也詳細闡述了手術的必要性以及團隊為降低風險所制定的周密計劃。團隊的真誠和專業最終贏得了家屬的信任。
為了這場“攻堅戰”,神經外科在馮東福主任的組織下進行了詳盡的術前討論。宋大勇主任醫師團隊聯合麻醉科、心內科、腎內科等多學科專家進行聯合會診,對汪奶奶的身體狀況進行了最全面的評估和優化。術前,通過輸血、輸注白蛋白等措施積極改善老人的貧血和營養狀況,盡可能為手術創造有利條件。手術日,挑戰如期而至。在麻醉科醫生和手術室護士團隊的嚴密護航下,由宋大勇主刀,小心翼翼地開始剝離這顆與老人“相伴”了七十多年的巨大腫瘤。腫瘤體積巨大、血供豐富,且與周圍組織粘連緊密,每一步操作都如履薄冰。成功切除腫瘤后,巨大的皮膚缺損成為新的難題。此時,早已等候在旁的骨科副主任醫師陸義安接力上臺,熟練地為汪奶奶實施了植皮手術。在多學科團隊的無縫銜接與精湛技藝下,這臺高風險手術最終圓滿完成,病理診斷確診為巨大海綿狀血管瘤伴感染。
術后,神經外科醫護團隊對汪奶奶進行了精心的監護和個體化治療。兩周后,喜訊傳來:汪奶奶手術切口愈合良好,順利拆線,移植的皮膚也成功存活!壓在老人和家人心頭七十年的巨石終于卸下,生活質量得到質的提升。
術后恢復良好
勇于“亮劍”
守護“家門口”的腦健康
汪奶奶的成功救治,是奉賢區中心醫院神經外科近年來銳意進取、勇于擔當的一個縮影。面對高齡、多基礎疾病患者這一傳統意義上的“手術禁區”,團隊沒有退縮,而是憑借精湛的技術、嚴謹的評估、多學科的協作和勇于擔當的仁心,將不可能變為可能。這標志著科室在復雜危重癥診療能力上的顯著提升,切實解決了區域內高齡、高風險患者“看病難、看大病更難”的問題,讓奉賢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獲得高質量的神經外科診療服務。
未來,奉賢區中心醫院神經外科將繼續秉承“生命至上”的理念,在守護腦健康的道路上,不懼挑戰,勇于“亮劍”,不斷提升醫療技術和服務水平,為更多像汪奶奶這樣的患者托起生命的希望。
報送:沈群(區衛生健康委)、
褚怡文(奉賢區中心醫院)
編輯:王鵬
? end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