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通訊員 李蓓 馬遙遙 劉姍姍
“人工心臟”讓終末期心臟病患者重啟“心”生、電位精準導航攻克持續性房顫消融難題、介入新技術讓難治性高血壓“聽話”、升級版“運動處方”助力心功能不全患者康復……7月15日,武漢首批核心醫療技術評審心血管領域答辯評審在武漢市中心醫院后湖院區舉行,來自武漢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心臟大血管外科的4個創新項目進行了現場展示。據悉,為加快打造國際醫療創新高地,促進醫療領域技術創新和臨床應用水平跨越式提升,今年,武漢市啟動首批核心醫療技術評審活動。武漢市中心醫院有22項創新技術入圍了武漢首批核心醫療技術評審。
武漢首批核心醫療技術評審心血管領域答辯評審在武漢市中心醫院后湖院區舉行
在心血管領域答辯評審現場,36個項目圍繞心血管系統創新術式等方向進行精彩展示。
武漢市中心醫院副院長、房顫專病中心負責人葉平團隊在湖北省率先開展“電位指導的持續性房顫的消融治療”,在傳統解剖消融的基礎上,通過給心房畫出一張精確的“電路分布地圖”,還原房顫發作的機制,明確導致房顫持續的部位,有效解決了傳統消融方式難以精準定位房顫灶的問題,為持續性房顫患者制定個體化精準消融手術,患者術后再次出現心律失常的概率大大下降。
武漢市中心醫院副院長、房顫專病中心負責人葉平的方案為持續性房顫患者制定個體化精準消融手術
武漢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周逸主任詳細介紹了科室團隊的兩個創新項目的實踐應用和臨床價值。高血壓作為心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險因素,嚴重危害人類健康,是全球共同面臨的重要公共衛生挑戰。通過“經皮腎動脈交感神經射頻消融術(RDN)在難治性高血壓治療中的應用”,選擇性消融腎動脈周圍的交感神經,降低交感神經活性,從而達到長期控制血壓的效果,為難治性高血壓、血壓控制不佳,或希望減少服用降壓藥的劑量、種類,以及對各種降壓藥有不良反應或不耐受的高血壓患者,提供了降壓治療的新選擇。另外,“心肺運動試驗在心功能不全患者運動康復中的應用”讓心肺運動試驗(CPET)通過精準測量VO2max、無氧閾等指標,對心血管病及心功能不全患者進行心肺功能分級及康復運動風險分層,從而制定安全有效的個體化有氧運動處方,助力推動心血管疾病的運動康復,也為運動生理學、心血管慢病研究和代謝疾病機制提供了科研探索方向。
武漢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周逸主任詳細介紹了兩個創新項目的實踐應用和臨床價值
對于終末期心衰患者而言,在藥物治療和常規治療手段效果不佳時,心臟移植是最佳治療手段。但由于心臟供體稀缺,很多患者等不到心臟移植的機會。武漢市中心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尚玉強團隊開展“心室輔助治療終末期心臟病”,給衰竭的心臟裝上新“發動機”,使其重新恢復活力,針對不同患者的病情植入個性化心室輔助裝置,顯著降低了患者死亡率,為終末期心衰患者帶來更多治療選擇和生存希望。
武漢市中心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尚玉強的方案為終末期心衰患者帶來更多治療選擇和生存希望
據了解,武漢首批核心醫療技術評審活動在前期申報階段便吸引了39家醫療機構參與,336個項目成功晉級答辯評審環節。此環節細分為9個專業領域,從3個層面(領航醫療技術、先鋒醫療技術和強基醫療技術)展開評審,最終將有100余項項目脫穎而出,進入綜合評審。武漢市中心醫院是晉級答辯評審環節項目最多的市屬醫院,共有22項創新技術,除了心血管領域,還涉及各種AI輔助應用、腸道菌群移植技術、多個腔鏡微創精準技術等與國際同步、科技感十足的創新診療方案。
武漢市中心醫院院長蔡威介紹,近年來醫院大力推進醫療技術創新,通過“數智化”賦能創新發展構建診前、診中、診后全流程醫療服務。此次醫院的22項創新技術入圍武漢首批核心醫療技術評審,不僅能讓更多市民了解武漢醫療技術的創新成果,更能讓先進醫療技術惠及更多患者。希望這些硬核醫療技術能不斷提升患者就醫的獲得感,助力武漢加快打造國際醫療創新高地,為推進健康中國、健康武漢建設貢獻力量。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