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旨在紀念1987年全球人口約達50億這一時刻。在此之際,我們來深入探討21世紀許多國家遲早會面臨的一個人口趨勢:人口增長停止,人口保有量開始下降。源自Statista報告指出,這一人口趨勢在歐洲和亞洲發(fā)達國家尤為普遍和嚴重,其成因是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齡化,且給受影響國家?guī)砹酥卮筇魬?zhàn)。
在日本和意大利等國,人口下降預計分別始于2010年和2014年,而兩國的生育率早已跌破2.1%的人口替代水平。受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職業(yè)機會增多、社會對家庭和生育的觀念轉變以及整體人口老齡化等因素影響,人口自然增長(即出生人數與死亡人數的差值)多年前就已轉為負值。數年來,凈移民的正增長曾阻止總人口下降,但最終人口自然增長的負向數值超過了移民帶來的人口增長。
人口下降的國家面臨著諸多經濟和社會挑戰(zhàn)。經濟方面,勞動力萎縮可能導致勞動力短缺、生產力下降,并加劇社會福利體系的壓力。由于處于工作年齡的人口減少,難以支撐日益增長的老年人口,養(yǎng)老金體系和醫(yī)療服務的財政負擔會愈發(fā)沉重。社會方面,人口下降可能導致農村地區(qū)人口流失、社區(qū)規(guī)模縮小,進而給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維持帶來挑戰(zhàn)。歐洲的人口早已過了峰值,且歐洲所有地區(qū)的人口都在下降。亞洲發(fā)達國家的情況亦是如此——日本正深陷危機,而意大利部分地區(qū)的人口替代率不足1%。在發(fā)達國家中,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是明顯的例外。
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綜合性策略——提高退休年齡或增加稅收/社保繳費,有助于緩解人口結構失衡帶來的財政負擔。推行支持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政策以及提供負擔得起的childcare服務,可減緩人口下降速度;而引進年輕的技術工人,則能幫助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并提高生產力。
根據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最新修訂版,許多國家若不采取措施,將在本世紀面臨這些挑戰(zhàn),例如前面提到的日本和意大利,還有預計2021年首次出現人口下降的中國和韓國。巴西的人口預計將在2042年開始下降,法國在2049年,甚至人口眾多的印度,其人口也預計將在2062年開始減少。
在發(fā)達國家中,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是明顯的例外,目前預計這三個國家在21世紀都不會出現首次人口下降。從地理上看,許多非洲國家的人口仍在快速增長,這將引發(fā)全球人口的洲際轉移——到2100年,尼日利亞、剛果民主共和國、埃塞俄比亞和坦桑尼亞等國將躋身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之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