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信誓旦旦要“去中國化”的更名行動,如今正讓韓國陷入前所未有的文化困局!
韓國強行剝離歷史烙印的代價,遠超想象!
1394年朝鮮王朝定都時,太祖李成桂為彰顯對明王朝的臣服,特賜名“漢城”——這既是地理坐標(漢江之畔),更是政治宣言(向中原稱臣)。
此后六百年間,從王室玉璽到外交國書,“漢城”二字始終是朝鮮半島最醒目的文化圖騰。
日本殖民者深知其分量,1910年吞并朝鮮后立即將“漢城”改為“京城”,同時實施殘忍的文化滅絕。
日本強征朝鮮王室典籍11萬卷運往日本(現藏東京大學),又拆毀漢江書院改建兵工廠,斬斷儒學命脈
逼迫民眾參拜日本神社,違者扣“叛國”帽子。
但是,殖民者的刀鋒沒砍斷文化血脈,卻為日后韓國自我閹割埋下禍根!
戰爭結束后,韓國進行了一場蓄謀已久的文化自戕。
所謂“首爾”新名,不過是去漢字化的終極祭品!
2005年1月19日,漢城市長李明博突然宣布:中文名不準叫漢城!必須叫“首爾”!
表面理由是“發音不符”,實則暗藏三重算計:
第一是政治投機,呼應1970年代樸正熙“韓文專用”運動,將漢字污名化為“殖民遺毒”
第二是民意操弄:1988年奧運拆除漢字牌匾后,改名成為“愛國秀”終極舞臺
第三是歷史切割:徹底抹除“向中國朝貢”的集體記憶
但諷刺的是,這場運動直接引爆了社會危機,因為韓國人突然發現,他們看不懂韓文了。
1995年大法院審理土地糾紛時,因《地籍法》“傳貰”(典當)與“轉貰”(轉租)未注漢字同音混淆,全國積壓170萬件產權官司。
2010年修復朝鮮王陵,工程師誤讀純韓文史料,把排水道建成祭壇致文物泡毀。
2018年平昌冬奧菜單將漢字“鹵味”(鹵味)錯譯成“??”(No-mi),運動員誤認日本菜集體抵制。
這樣的惡果越來越多,讓沒有漢字的韓國寸步難行,后果觸目驚心!
缺乏漢字導致司法癱瘓,法律條款因同音詞歧義糾紛暴漲,法官被迫重學漢字啃原始卷宗。
還有三星工程師誤讀無漢字標注的芯片圖紙,致2400億韓元晶圓報廢。
社會治理崩壞,首爾電子政務系統因“??”(市政府/視聽)混淆,37萬市民信息錯亂
教育也開了倒車。2020年,高考歷史題“壬辰倭亂”(????)未注漢字,30%考生誤答為“外亂”。
這么多的血淚教訓終于讓韓國人認清了事實。
曾被禁用的漢字,如今成為身份證救命稻草——行政安全部斥資830億增印漢字姓名。
三星現代等財閥將漢字列為入職門檻,新員工必考900個工業漢字。
2011年小學重啟漢字課,2018年高考直接考漢字,當年禁漢字的教室,如今掛起漢字字帖。
就連當年力推改名的李明博,其家族《慶州李氏世譜》也全用漢字書寫。
2018年他因貪腐被捕時,法庭憑銀行流水單上的漢字簽名鎖定罪證。而被拆除漢字匾額的景福宮,如今導游器里循環播放漢字解說。
韓國這場持續半世紀的更名鬧劇,本質是場文化癲癇發作。
吃了太多虧后,這個民族終于懂得,砍斷文化臍帶不會長出新的翅膀,只會讓靈魂失血!
漢江水流了六百年,“漢城”改叫“首爾”,卻改不掉文明基因里流淌的華夏墨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