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點,川西高原的山風還帶著冰碴子,62 歲的李大叔已經背著背簍往鎮上趕 —— 不是去趕集,是要把家里最后一袋青稞賣了湊藥錢。誰能想到,這個佝僂著背的老人,曾是村里最風光的當家人:10 年村干部,修通了 3 公里山路,說服 23 戶人家種果樹,可卸任后每月 260 元的補貼,連降壓藥都快買不起。
今年阿壩州的新政策,給像李大叔這樣的 5000 余名離任村干部發了筆 "救命錢":生活補貼從 260 元漲到 385 元,干滿 10 年的每月多拿 125 元,干得越久漲得越多。這筆錢不多,卻夠李大叔把降壓藥從仿制藥換成正規廠家的,還能每周給孫子買兩斤肉。
可翻開全國的賬本,多少離任村干部還在重復李大叔的困境?陜西某村老支書王建國,任職 15 年把荒山變成核桃林,卸任后靠撿廢品貼補家用;湖南村主任張桂香,當年挨家挨戶勸村民搞合作社,如今患糖尿病要兒女湊醫藥費。他們任期內是 "萬能膠":要調解張家宅基地糾紛,得管李家孩子上學問題,甚至半夜冒雨幫獨居老人修屋頂??梢坏╇x任,"橋梁" 成了 "浮萍",微薄的補貼連基本體面都撐不起。
這就是為什么說,阿壩州漲的不是 125 元,是給基層干部的一顆 "定心丸"。 過去總說 "基層是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可磚用久了也會風化?,F在明確告訴大家:你為村子熬白了頭,村子就不會讓你晚年低頭。李大叔拿到首筆漲薪時紅著眼說:"不是圖這幾個錢,是覺得當年沒白干。"
這樣的政策該推廣嗎?我認為不僅要推,還要往深里推。光靠漲補貼不夠,得給基層干部織張 "防護網":
- 治病不犯愁:把離任村干部納入鄉鎮衛生院免費體檢范圍,大病報銷比例再提高 10%
- 養老有尊嚴:按任職年限增發養老金,干滿 20 年的參照鄉鎮事業編制退休待遇
- 身后留名份:村口建 "功勛墻",把他們的名字和功績刻上去,逢年過節組織學生敬禮
基層干部不是 "超人",他們也會老、會病、會怕被遺忘。當李大叔不再為藥錢發愁,當王建國能安安穩穩領養老金,當張桂香的名字出現在村口墻上 —— 那時不用喊口號,自然有人愿意接過他們的接力棒,把村子往好里帶。
你說,這樣的 "暖心錢",是不是該多來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