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由中鐵十局城軌公司承建的
廣州地鐵8號線北延段支線項目
“礪盾先鋒號”雙模盾構機
在桃江區間中間風井成功始發
是全線首臺始發的盾構機
標志著全線進入盾構施工階段
中鐵十局城軌公司建的廣州市城市軌道交通8號線北延段支線工程(江府~紀念堂)及同步實施工程位于廣州市白云區,主要工程內容包括:“兩站兩區間一風井”即均禾站-桃源站區間、桃源站、桃江區間中間風井、桃源站-江府站區間、江府站、江府站存車線,標段全長4.88km。
分體始發突破場地限制
本次始發的盾構機負責桃江中風井至江府區間(以下簡稱“中江區間”)左線隧道掘進任務,盾構機為直徑6.69米的土壓+泥水雙模盾構機,總長約110米,主機長約10米(包含刀盤),總重約635噸,而此次始發的風井總長為34.2m,寬24.7m,無法滿足盾構機正常始發的空間需求。
分體始發
面對場地狹小受限,關鍵節點時間緊迫的難題,由項目經理牽頭的黨員技術攻關小隊經過多次實地考察與研究討論,最終采用盾構機“分體始發”的方式。在有限空間內將盾構機分解為多個部分,分批運輸、組裝和始發,待隧道空間擴展后,再逐步安裝剩余部件,最終完成整機集成,成功攻克了空間狹小的難題,順利保障了盾構機如期始發。
多措施應對巖溶發育區地質風險
中江區間地質條件復雜,包含溶洞、斷裂帶、上軟下硬地層,且全斷面灰巖占比58%、區間見洞率達57.8%、盾構接收段為全斷面砂層。施工原設計采用泥水盾構機進行,但單一模式盾構機在上軟下硬和巖溶發育區施工存在局限性,泥水盾構機在硬巖段無法形成有效泥膜,在巖溶發育區泥漿可能沿溶洞裂隙大量流失,易導致開挖面失穩等問題。
為提高不同地質條件下盾構機的適應性和安全性,項目建設者多輪專題研討,并多次前往盾構機廠家實地考察,最終確定將原有泥水盾構機變更為土壓/泥水雙模盾構機。
針對巖溶強發育區見洞率高的情況,項目建設者還在盾構機上配置超前地質預報系統及空洞檢測裝置,施工前項目采用鉆孔取芯、地質雷達探測等手段,精準探測溶洞、裂隙分布及填充物性質,對隧道范圍內溶洞進行注漿填充預處理,確保地層穩定性,避免盾構機“栽頭”或側偏。
在后續盾構施工過程中,項目將優化同步注漿,采用速凝型漿液,控制注漿量和注漿壓力,及時填充盾尾空隙,防止地層沉降或盾構姿態偏移,并且利用激光導向系統、陀螺儀等實時監測并調整盾構姿態,保障盾構機安全完成穿越任務。
廣州地鐵8號線北延段支線工程串聯起廣州市多個重要功能區,建成通車后將進一步強化粵港澳大灣區軌道交通網絡銜接,增強中心城區輻射集聚功能,帶動沿線江高鎮、花都湖片區等新型城鎮的發展。(中鐵十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