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媒體報道,7月1日下午,來自深圳的盧女士一家乘坐高鐵從太原抵達大同,在車上時,孩子將兒童手表裝入干凈的紙質垃圾袋中玩耍將其遺忘丟失。次日上午,盧女士撥打12345熱線求助,兩名環衛工人花費4小時徒手在8噸垃圾中找到。
一家人外出旅游,孩子不慎將兒童電話手表裝入垃圾袋遺忘在高鐵上。這本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小事,卻演變成一場環衛工人在高溫下徒手翻找8噸垃圾的"暖心故事"。兩名環衛工頂著烈日,在惡臭的垃圾堆中翻找了四個多小時,終于找回了那塊手表。當地媒體將此作為"正能量"報道,環衛公司官方公眾號也轉發宣傳。
可網友們不干了,為了一塊兒童手表如此興師動眾,究竟是在感動誰?又是在糟踐誰?
知名自媒體人“@逍遙劉杰”發了條微博,下面的畫風是這樣的:
細看盧女士的解釋,實在讓人難以認同。她說"第二天我們預約了去云岡石窟景區參觀,也不能‘追著垃圾跑’,便有了放棄的想法,可定位明明知道在哪里,于是有人推薦我們撥打熱線12345。"這句話暴露了太多問題。旅游行程比自己的過失更重要?不能"追著垃圾跑",卻能讓別人替你追著垃圾跑?更諷刺的是,明明知道手表定位就在垃圾站,卻連嘗試都不愿意,直接撥打12345熱線求助。這哪里是"不得不放棄"的無奈,分明是"讓別人代勞"的算計。在盧女士眼中,環衛工人似乎就是專門為她這類"失誤"服務的工具人。
兒童電話手表值多少錢?市面上最貴的也不過千元左右。而兩名環衛工人四小時的高溫作業、8噸垃圾的轉運處理費用,恐怕早已超過手表本身的價值。更不用說在大夏天的高溫下翻找垃圾對環衛工人身體的傷害。盧女士一家在享受云岡石窟的美景時,可曾想過有兩個人正因為她的一個電話,在令人窒息的垃圾堆中汗流浹背?當地城管局回應"只要百姓有需求,我們肯定去做",這話聽起來冠冕堂皇,但請領導們先親自體驗一下在酷暑中翻找八噸垃圾的滋味再說。公共資源不是這樣濫用的,環衛工人的尊嚴更不是這樣被輕賤的。
這件事最令人痛心的是錯失了一個絕佳的教育機會。孩子不小心把手表當垃圾扔掉,這本是培養責任感的契機。家長完全可以和孩子一起,根據定位去垃圾站尋找。找到了,孩子學會了承擔責任;找不到,也接受了粗心大意的教訓。無論哪種結果,都是成長的寶貴經驗。可盧女士選擇了最糟糕的方式,讓別人為自己的錯誤買單。孩子在云岡石窟看到的不僅是千年佛像,更看到了如何將自己的過失轉嫁給社會底層勞動者。這種"我的失誤由別人承擔"的示范,對孩子人格的毒害遠超過任何說教。
我們不得不問,為什么盧女士能如此理所當然地使喚環衛工人?深層原因恐怕是她內心覺得環衛工人"使喚得起"。在當今社會,像環衛工人這樣的基層勞動者,常常被某些人視為可以隨意支配的廉價勞動力。他們的尊嚴、健康、權益,在某些人眼中遠不如一塊兒童手表重要。這種階層歧視才是最令人憤怒的。試想,如果找回手表需要動用的是醫生、教師、公務員等"體面"職業者的勞動,盧女士還敢如此理直氣壯地打12345嗎?當地還會如此爽快地"為民服務"嗎?
當下各地都在"花式寵客",這本是好事。但任何熱情都不該被濫用,任何服務都不該突破底線。游客的正當需求應當滿足,但不合理的要求絕不能慣著。一塊自己誤扔的兒童手表,既非救命藥品,也非重要證件,更不是價值連城的物品,憑什么動用如此多的公共資源?憑什么讓兩名環衛工人在高溫下忍受四個多小時的煎熬?這種"寵客"已經異化為對基層勞動者的變相傷害。
真正的文明社會,不是看我們如何對待權貴,而是看我們如何對待環衛工人這樣的普通勞動者。他們的勞動應該得到尊重,他們的尊嚴不容踐踏。一塊兒童手表引發的鬧劇,照出了我們社會的一些病態——對公共資源的濫用,對底層勞動的輕視,對自身責任的逃避。盧女士欠兩位環衛工人一句真誠的道歉,當地政府更需要反思這種扭曲的"服務觀"。下次再有游客提出類似要求,不妨禮貌地遞上一雙手套:"您的東西,請您自己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