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建立后,原國民黨陸軍中將王耀武、軍統大特務沈醉,都被關押在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改造。這兩人性格都很活絡,經常湊在一起聊天。沈醉于1960年獲釋,晚年他講起了功德林內的一件事。
沈醉是很佩服王耀武的,認為后者屬于比較純粹的軍人,戰場上干干凈凈見勝負,被俘了也不冤枉。尤其抗日戰爭時期,王耀武指揮74軍戰績斐然,屬于抗戰有功的將領,這一點國共陣營基本都認可。
有一次在功德林內閑聊,沈醉突然問王耀武:你在老家山東經營那么長時間、又很會打仗,為什么卻還是敗給了粟裕呢?
這算是戳到了王耀武的痛處。他確實是以善戰聞名的,在國軍內部是一員久經戰陣的名將,但解放戰爭期間,王耀武卻在粟裕及華野大軍面前,被打得抬不起頭。1948年9月,王耀武正是因為輸掉了關鍵的濟南戰役,才淪為俘虜的,建國后被關進功德林。
“這都要怪一個人啊!”王耀武嘆了口氣。沈醉本以為他要說吳化文,因為濟南戰役打響后,正是守衛西線飛機場一帶的吳化文,帶領2萬國民黨軍發動起義,致使王耀武顧此失彼,最終遭到慘敗。
但出乎沈醉意料,王耀武埋怨的這個人,并非吳化文。對于吳化文的倒戈,王耀武是有一點預期的,畢竟此人的名聲一直很差;并且濟南城當時只有10萬守軍,官兵作戰意志也成問題,在華野攻城大軍面前,濟南失守本就是時間問題,吳化文起義只不過是加速了這一過程。
濟南戰役時,粟裕甚至想借著攻城的機會,打掉北上的徐州國民黨軍,可惜濟南打得太快了,徐州方向的敵人都來不及增援。為了實現打援目的,粟裕親自帶了18萬華野部隊等待戰機,比真正用于攻城的兵力還多4萬人,可見對拿下濟南胸有成竹。
王耀武進一步說道:如果李仙洲不是那么冒失,在萊蕪葬送了5萬多精銳,整個山東的國軍體系不會那么快瓦解。他這一敗,我就只能被動防御了,最后輸掉了整個山東。
原來王耀武真正不能釋懷的,是1947年李仙洲打的萊蕪戰役。確如王耀武所言,1947年2月時,華野剛剛成軍,整體實力及磨合度未達到巔峰,王耀武在山東境內是有機會的。然而李仙洲太冒進,落入粟裕布下的口袋陣,把王耀武唯一能掌控的機動兵團葬送掉了,從此他基本就被困在了濟南。
王耀武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沒脫離山東戰局的整體性,萊蕪戰役的結果擊垮了第二綏靖區的防御體系;但只講李仙洲的過失,半句不提自己的用人問題,多少也有點甩鍋的嫌疑。也許是意識到了這一點,隨后王耀武補充道:粟裕用兵很講戰術,實際打得也非常堅決,我不如他!
這句才是心里話。1959年王耀武被首批特赦,恢復自由后他十分想拜見一下粟裕,但因為主客觀因素,兩人始終沒見上面,這是王耀武的一件憾事。而令王耀武遲遲不能釋懷的李仙洲,是1960年獲得特赦的。李仙洲并非全不能戰,他當年之所以輸掉萊蕪戰役,其實也包含陳誠越級瞎指揮、國軍內部派系相爭及韓練成潛伏等因素。李仙洲非常高壽、活到了94歲,晚年一直生活在山東濟南。
本欄目由軍事歷史作家運營,專注于軍情、軍史、戰史、國際關系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全貌,帶來精彩細節。作品覆蓋圖文、視頻、音頻領域,歡迎關注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也歡迎您點贊、評論支持,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