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觀察
在能源安全與“雙碳”目標的雙重壓力下,中國汽車產業正悄然掀起一場靜默的能源革命——以甲醇為核心的醇氫電動技術路線,正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構建起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轉型路徑。
近日,在2025中國汽車論壇上,來自行業的專家與企業代表就甲醇汽車的發展與創新進行了討論。
甲醇汽車的戰略定位與減碳價值
全球氣候危機與能源安全壓力推動能源體系向清潔化、低碳化加速轉型。中國汽車產業碳排放中,90%源于車用燃料燃燒,能源低碳轉型成為碳中和的核心路徑。在此背景下,甲醇汽車憑借“能源多元互補”特性,成為新能源汽車的重要補充。
而中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結構長期制約產業發展。姚春德指出:“2023年石油對外依存度高達72%,天然氣超46%。”而商用車僅占保有量11%,卻消耗了交通運輸領域51%的燃油。
在此背景下,甲醇以其獨特優勢成為破局關鍵:
液態儲氫載體:單位體積含氫量達液態氫的1.4倍,常溫常壓下穩定易儲運。
原料多元:煤炭、焦爐氣、生物質及二氧化碳均可制備,中國年產能超1.1億噸。
減碳利器:綠醇(風光電制氫+CO?合成)實現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
郭磊進一步指出,若利用我國每年8億噸工業排放二氧化碳與棄風棄光產能合成甲醇,可滿足全系商用車需求,形成 “能源自主—減碳” 雙重閉環。
技術突破與產業化:從實驗室到規模化落地
中國甲醇汽車技術實現“0到1”突破,以吉利為代表,我國甲醇汽車正走在高速發展之路上。
吉利等企業通過第四代甲醇發動機技術,解決了甲醇腐蝕性、低溫冷啟動等行業難題,實現批量應用。目前,全國累計投入運營超5萬輛甲醇汽車,總里程突破230億公里。
在動力系統創新上,“醇氫電動”構型成為商用領域新標桿。該技術以電驅為核心,通過車載甲醇增程器實時補能,融合了甲醇高效燃燒與電驅優勢。遠程商用車的實踐顯示,其醇氫電動重卡熱效率達50.3%,每升甲醇可發電2.2度,度電成本低至0.85元,續航突破1500公里,適配長途干線物流場景。
同時,應用場景的多元化加速了技術迭代。天津濱海新區公共交通集團的實踐表明,586輛甲醇公交年減排二氧化碳661.5噸,節省燃料成本 3000萬元,單次加注 7-10 分鐘可滿足兩天運營,解決了純電動車 “里程焦慮” 與補能痛點。
在非道路領域,甲醇動力已拓展至礦山機械、船舶等場景,馬士基萬噸級甲醇動力船與國內港口機械的應用,驗證了技術的普適性。
生態構建:從制備到應用的全鏈條協同
目前,甲醇汽車產業生態正形成 “制備—儲運—加注—應用” 的完整閉環。
在制備端,綠醇生產呈現 “灰轉綠” 升級,通過風光電制氫與二氧化碳捕集(CCUS)技術,未來成本有望降至2000元/ 噸。中化學等企業布局 “綠醇制備 — 加注” 一體化項目,推動甲醇與風光電、煤化工產業耦合。
儲運與加注網絡建設成本優勢顯著。與加氫站相比,加油站改造甲醇加注設施僅需5萬-10萬元,全國已建成甲醇加注站超600座。中石油、中石化等企業推動 “油氫醇” 綜合能源站轉型,上海、天津等地正在形成區域加注網絡。
產業協同機制逐步完善。以上海安亭鎮為例,作為汽車產業高地,安亭打造“離網零碳+源網荷儲”示范項目,為醇氫技術提供場景驗證。天津濱海公交構建“綠醇制備—撬裝站加注—公交運營” 閉環,實現全鏈條可控。
吉利、遠程等企業牽頭生態聯盟,覆蓋從綠醇生產到車輛應用的全環節,推動技術標準與商業模式創新。
總之,甲醇汽車產業生態的崛起,不僅是對能源安全的戰略保障,更是中國汽車工業以技術創新重構全球競爭規則的生動實踐。
詳情如下:
嚴健明:醇氫電動是能源體系、產業生態乃至商業模式的系統變革
安亭鎮黨書記嚴健明:
當前,全球能源結構轉型已進入加速期,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和新能源技術的實踐者,正以開放合作的姿態引領綠色交通變革。甲醇燃料以其來源廣泛、制備清潔、應用高效的特點,成為破解能源安全、降碳增效與用戶增收三重命題的戰略選擇。在商用車、城市交通等場景中,醇氫電動技術已展現出規模化落地的巨大潛力。更為重要的是,醇氫電動不僅是技術路線的創新,更是能源體系、產業生態乃至商業模式的系統變革。
姚春德:甲醇在制儲運用環節優勢顯著,已通過技術突破實現規模化應用
工信部甲醇汽車專家指導委員會秘書長姚春德:
我國能源結構呈現 “缺油少氣富煤” 特征,能源安全壓力顯著。甲醇作為燃料有很多優勢,它非常清潔,常溫常壓是液體,運輸存儲非常方便。甲醇來源廣泛,煤炭、天然氣、焦爐氣、生物質和二氧化碳都可以作為生產甲醇的原料,同時它又分布廣,產量大,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甲醇生產國。
2019年我們的甲醇產能是9000多萬噸,2021年已突破1億噸,去年是1.1億噸。甲醇有這么大的產能,替代石油產品已經具備了實力。
目前甲醇技術的使用已實現突破:一是點燃式,即類似汽油發動機工作模式,適配商用車與乘用車,通過 “汽油啟動后轉甲醇” 解決冷啟動問題,增程式技術可提升效率。
二是壓燃式,即通過 “二元燃料燃燒” 技術(均質混合氣+甲醇噴射),解決大缸徑發動機(如船舶、礦山機械)燃燒不充分問題,適配柴油工作模式,熱效率高于點燃式。
方海峰:作為汽車低碳轉型路線之一,甲醇在低碳性、經濟性、技術性等方面已具備實力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方海峰:
在汽車直接碳排放中,90%是車用燃料燃燒產生的。我國汽車產業要真正實現碳中和,除了汽車生產制造本身之外,更為重要的是車用能源低碳轉型,這也是最為關鍵的減碳路徑。
甲醇作為汽車低碳轉型路線之一,在低碳性、經濟性、技術性等方面已具備實力。
未來隨著綠電成本的下降,以及生產規模的擴大,綠電制甲醇以及生物制耦合綠氫來制甲醇的單位生產成本有望降到2000元/噸,綠色甲醇也將會具備相應的經濟性。
同時,基礎設施方面,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甲醇加注站已經超過600座。如果將加油站改造為加醇站,單座改造成本在5萬-10萬,遠低于加氫站,更適合于城市群,包括礦區,在200公里左右半徑進行相關布局。
郭磊:公司量產化版本的綠色甲醇發動機最高熱效率達到50.3%
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副總裁郭磊:
從傳統的汽柴油到天然氣、氫氣,再到甲醇,我們國家正在以核心內燃機技術研發逐步開始引領國際綠色動力領域發展。
吉利經過二十多年持續研發投入和產業化推進,已經完全攻克了圍繞著甲醇燃料在腐蝕、溶脹、低溫、高效燃燒等行業難題,甲醇動力的適應性、可靠性、經濟性、安全性、環保性已得到全面產業化落地和充分行業驗證,并帶領行業全方位進入到綠色燃料發展的領域。
截至目前,我們已投入運營超5萬輛甲醇汽車、累計運營里程超過230億公里,最長運營里程已經超過150萬公里。
醇氫電動就是以電驅為核心,用車載制電的方式有效利用綠色燃料。這樣一套醇氫電動的動力構型,從60kW一直到420kW,公司在商用領域的醇氫電動動力型譜已比較完備。從產品性能角度來講,我們可以讓這套量產化版本的綠色甲醇發動機最高熱效率達到50.3%,高度集成電機可以采用最高效率軸向磁通電機。
同時,我們系統發電效率可以實現98%以上,實現了極致純電轉化比例。這也就意味著每升甲醇可以在車載情況下發1.9度-2.2度電,按照當前平均甲醇價格2元/升來算,我們每度電成本、車載制電成本可以做到0.85~1.1元范圍之內。
王欣:每臺醇氫電動公交車較柴油車輛每年節省燃油費用大概6萬元
天津濱海新區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欣:
濱海公交作為全國首批規模化運營甲醇公交的先行者,我們以19個月的實踐數據驗證了甲醇燃料從制備、儲運、加注到應用的全鏈條可行性。
公司醇氫電動公交車實際應用數據顯示,2023年底,投入運營的8米醇氫電動公交車在沒有外接充電的情況下,全年平均百公里能耗為45升,而2024年新采購的278臺8米的醇氫電動公交車隨著電池技術和熱管理技術的不斷升級,新車型在實際使用中,甲醇的百公里能耗在原來的基礎上又下降了5%。
每臺醇氫電動公交車較柴油車輛每年節省燃油費用大概有6萬元,濱海公交自2023年11月首次使用純凈電動公交車以來,已累計投入使用586臺,覆蓋46條公交線路。車輛上線以來,年運營約129萬車次,年運營里程約2700萬公里,甲醇加注量約1300萬升,年燃料成本減少了3000萬元左右,極大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