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統一電力市場迎來新一份重要文件。
7月1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在就《關于跨電網經營區常態化電力交易機制方案的復函》答記者問中表示,在持續加強網間通道“硬建設”“硬聯通”的同時,用跨電網交易機制的“軟建設”打破市場分割,實現國網、南網間的“軟聯通”…… 這是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重要突破,也是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建設的重要一步和標志性成果。
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跨電網經營區常態化電力交易機制方案的復函》,原則同意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共同上報的《跨電網經營區常態化電力交易機制方案》(下稱“方案”)。
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是針對不同交易類型,詳細設計了交易組織、安全校核、交易執行、交易結算、綠證劃轉、信息披露等跨電網交易業務流程。中長期、現貨、綠電交易等各類交易類型均可在電網間靈活開展;二是明確了跨電網交易的安全校核及執行原則;三是明確了交易平臺信息互聯互通和共享互認的原則。
方案進一步提出了跨電網經營區交易的近期、中期和遠期工作目標,最終實現“兩網”(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各自經營區內和跨電網經營區間交易融合開市。
據經濟觀察報了解,該方案于上周五正式公布后,多家售電公司要求員工周末編制方案解讀文件,以了解其對未來售電業務的影響。
售電公司是指持有某省(地區)售電資質,可以在相應的省(地區)的電力交易中心進行電力交易的企業。電力用戶可以向售電公司購買電力套餐,以節省電費。售電公司則通過電力交易、興建發電設施等手段,降低自己的購電成本。購電成本與零售套餐的差額,就是售電公司的利潤。
正泰安能電碳交易中心電力交易相關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表示,該政策下發之后,中小售電公司若不能在1年至2年內完成系統升級,將被迫退居區域零售商或轉型為服務商。正泰安能是目前參與綠電交易規模最大的戶用光伏企業。
他表示,頭部企業可依托全國性的業務布局,開展大規模的跨區域交易。隨著跨經營區交易機制的不斷完善,交易品種和頻次增加,頭部企業能更好地利用其規模優勢,應對市場變化,獲取更多的市場機會。
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加速推進
今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已經針對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發布多份文件。例如,今年4月29日發布《關于全面加快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工作的通知》,明確各省(地區)電力現貨市場建設時間表;4月8日發布《關于加快推進虛擬電廠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確認了虛擬電廠作為電力現貨市場新型市場主體的地位;2月9日發布《關于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明確新能源發電需進入電力現貨市場等。
本次方案的發布,進一步明確了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的工作目標。根據方案,2025年常規電能量市場化交易方式將變多、交易周期將縮短,推動在全國范圍內滿足電力用戶綠點消費需求。現貨交易從日前起步,按日開市,實現兩網間的余缺互濟,并實現兩網交易平臺的互聯互通以及市場成員“一地注冊、全國共享”。
2026—2029年,將進一步推動電力資源在全國范圍內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
2030—2035年,最終實現“兩網”推動統一市場規則、交易品種和交易時序,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經營區內和跨經營區交易實現融合開市,全面實現各類經營主體公平競爭,促進電力資源在全國范圍內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
據電力規劃設計總院能源政策與市場研究院院長凡鵬飛解讀,長期以來,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兩大經營區的電力市場相對獨立運營,形成了事實上的市場分割,這是構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關鍵體制性障礙。方案填補了跨電網經營區交易的制度空白,為初步建成全國統一的電力市場奠定了制度基礎。
清華大學教授、電機系主任康重慶認為,方案以“安全優先、公平開放、靈活高效”為原則,通過針對性的機制設計破解交易堵點,并以分階段的目標規劃推動各電網經營區漸進式融合,為跨電網常態化交易提供了清晰的實施路徑。方案有助于提升我國電力資源的時空配置效率,增強能源供應韌性,并加速能源清潔轉型進程。
在答記者問中,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將持續完善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總體設計,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健全配套政策,推動跨電網經營區常態化交易在更大范圍內發揮優化電力資源配置作用。
“一地注冊、全國共享”
多家售電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該方案中對其影響最大的是第四部分“現貨交易”中關于雙方(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市場成員如何互相參與的條文。
根據方案,如果南方電網經營區主體要參與省間電力現貨市場,進行購售電交易,需在廣州電力交易中心交易平臺進行申報。經南方電網匯總后,形成“兩網”聯絡線關口處的申報信息,再推送至省間電力現貨交易平臺,由國調中心、南網總調進行具體執行。
如果主體為國家電網經營區市場成員,則需在北京電力交易中心交易平臺進行申報,由國家電網匯總,交由南網總調和國調中心進行具體執行。
方案明確指出,北京電力交易中心和廣州電力交易中心需要共同明確市場注冊共享信息格式,市場成員存在跨經營區經營或交易需求時,根據交易組織需要,將注冊信息推送至另一方交易平臺。
對于售電公司而言,這解決了過去想要參與電力市場,只能在各省(地區)內交易、注冊、結算、信息披露的問題,變為“一地注冊、全國共享”。
據經濟觀察報了解,由于今年以來全國各省(地區)紛紛開展電力市場現貨交易,售電公司不得不在每個新開設的市場重新注冊一家售電公司。
這種重復注冊的需求也催生了售電公司資質代辦或倒賣的現象。
這些中介或者通過類似公司營業執照注冊等業務,為需要辦理售電資質的人提供驗資報告、從業人員證明、電力交易軟件等服務,或者只是提供流程辦理服務的方式,協助辦理售電資質;還有些中介通過購買已在電力交易中心獲得售電資質的公司,進行倒賣。
經濟觀察報向多名中介了解到,目前廣東省電力交易中心售電資質服務價格約5萬元(僅提供資質辦理服務),或10萬—15萬元(提供驗資報告、從業人員、電力軟件等)。
此外,有的中介還提供售電資質轉讓服務。據經濟觀察報了解,目前廣東省電力交易中心售電資質轉讓價格(中介購買售電資質)大概在13萬元。
根據廣東電力交易中心發布的《廣東電力交易中心2025年第二季度經營主體座談會情況通報》,會上交易中心對規范售電公司注冊與持續滿足注冊條件等相關文件進行了宣講,并介紹了交易系統使用體驗的調研情況。
此外,根據廣東電力交易中心發布的《關于開展2025年售電公司持續滿足注冊條件情況核查的通知》,從今年6月到12月,廣東電力交易中心將通過企業自查、交易中心排查、交易中心整改處置等方式,要求售電公司如實、準確地在廣東電力交易中心更新準入注冊材料,對提供虛假或偽造注冊信息和資料的,將報送政府主管部門進行處置。
上海夢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張弋向記者表示,此前很多具有交易能力的售電公司,受限于牌照問題,無法在更多的省份開展業務。此次跨電網常態化經營落地,有助于頭部企業更好地開展業務,“例如,南網(模式)先進的公司可以到國網(電力交易發展較慢)的地區開展業務,反之亦然”。
上述正泰安能電碳交易中心電力交易相關負責人表示,頭部企業本身具備較強的資源整合能力、資金實力和市場影響力,“一地注冊,全國共享”使其能夠更快速地搶占市場份額。在全國范圍內統籌調配資源,根據不同區域的市場需求和價格波動,靈活開展跨經營區交易,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盈利能力。
市場交易更加復雜,盈利點更多
一些售電公司認為,方案在解決電力市場準入問題的同時,也設置了更多電力交易品種,縮短了電力交易周期。市場主體可供選擇的產品更多,盈利點也更多。
比如,在交易品種方面,此前電力市場中主要以本網中長期合約為主,合同持續時間普遍在一年以上。
所謂“本網中長期合約”,是指售電公司在采購發電廠電量時,只能與本網內的發電廠(主要是燃煤電廠)簽訂合同。由于各省資源稟賦不同,比如新疆多風光、四川多水電、山西多煤等,各地發電廠提供的價格也各不相同。
根據方案,售電公司可通過雙邊協商交易、掛牌交易、集中競價交易等方式,采購其他經營區內電源發出的電量。
此外,根據方案要求,電力現貨市場將從年度交易、月度交易為主,逐步過渡到“工作日連續開市”。這意味著售電公司需要更多地進行日內報價、高頻調倉等交易,對算法交易和實時風控的能力的要求也相應增加,交易賺錢的機會和風險也隨之增加。
上述正泰安能電碳交易中心電力交易相關負責人說,該方案落地之后,售電公司整體面臨“蛋糕更大、玩家更多、節奏更快、規則更復雜”的四重局面,盈利點更多,對企業要求也更高。
(作者 潘俊田)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潘俊田
產業與政策中心記者 關注能源與制造 歡迎聯系panjuntian@eeo.com.cn,微信z1346357899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