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日本京都大學一名中國籍留學生王某因考試作弊被日本警方現(xiàn)場拘捕。京都大學中國留學生被日本警方逮捕!口罩下藏微型麥克風…
6月初,警視廳又以王某于今年3月在新宿區(qū)某考場冒用他人身份填寫準考證為由,實施了二次逮捕。
此事件不僅斷送了該高材生的光明前程,更給海外中國學子的聲譽蒙上了一層陰影。
據(jù)《產(chǎn)經(jīng)新聞》披露,該事件發(fā)生在5月18日東京都板橋區(qū)的一場TOEIC英語考試中。
TOEIC,又叫托業(yè)考試,為全球廣泛使用的英語能力測評工具,在日本尤為重要,是很多人求職、升學的重要“敲門磚”,也因此成為非法代考組織的目標。
當日,京都大學研究生院27歲的在讀生王某,謊稱忘帶準考證,試圖用他人學生證填寫臨時準考證混入考場,卻因其提供的個人信息與證件不符而露出破綻。
當他的伎倆被識破后,警方在其佩戴的口罩內竟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微型麥克風!更詭異的是,消息傳開后,與王某同考場的14名考生(約占該考場人數(shù)的30%)瞬間“失聯(lián)”,集體缺席。
警方的深入調查揭露了一個龐大的操縱網(wǎng)絡:自2023年5月以來,竟有多達803名中國留學生,在報名托業(yè)考試時填寫了與王某完全相同的住址(或僅房間號不同)。其目的非常明確——通過相同地址操縱考場分配,將組織成員安排在同一考場實施作弊。
作弊手段相當隱秘且專業(yè)。像王某這樣的“內應”進入考場后,利用隱藏在身上的設備實時傳遞試題信息,場外的同伙迅速作答后,通過電子手表、智能眼鏡或微型耳機等設備,將答案發(fā)送給考場內預定好的“客戶”。
目前已確認至少有77人通過這種方式非法獲取了答案。面對如此大規(guī)模、有組織的集團作弊事件,日本托業(yè)考試官方采取了嚴厲措施:認定這803名考生的所有托業(yè)成績無效,并處以五年禁考的嚴懲!
更為嚴重的后果是,這些涉事留學生很可能因此失去在日本的合法居留資格,面臨被遣返回國的結局。
在社交媒體上,各類“保過”替考廣告依然隨處可見,從語言考試到作業(yè)論文,無所不包。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作弊如同打開潘多拉的魔盒。起初可能只為通過一個語言考試,但入學的學業(yè)壓力會讓人產(chǎn)生依賴,一發(fā)不可收拾。
依賴作弊不僅需要支付動輒數(shù)十萬的巨額“服務費”,更要面對無法保證的“可靠性”——所謂的“機經(jīng)”可能是精心策劃的騙局,花費重金換來的往往是無效信息或因雷同答案被判定作弊的風險。
一旦東窗事發(fā),付出的不僅僅是金錢和時間,更是整個學術生涯的終結,個人信譽的破產(chǎn),以及可能伴隨終身的污點。僥幸一時的成功,換來的是被驅逐出境、前途盡毀的惡果。
就像下面這位同學說的:不要以為一點點錢,就可以買到人生的捷徑,學習這種東西真沒有捷徑。
對于每一位心懷留學夢想的人,請務必銘記:維護考試誠信是法律與學術的底線。面對挑戰(zhàn),唯有腳踏實地,努力提升真才實學,才是成就未來的唯一正途。為了自己的長遠發(fā)展,為了民族的集體聲譽,任何作弊的“歪心思”,都請立即、永遠地關進潘多拉魔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