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中雙方都大量使用集束彈藥,這其實是戰爭越來越殘酷的標志性事件。根據美國媒體《戰區》在報道稱,在最近的夜間空襲中,俄羅斯軍隊對烏克蘭西南部的切爾諾夫策市發動打擊時,所使用的Kh-101巡航導彈配用了集束彈頭。
從當時拍攝到的畫面看,一枚Kh-101巡航導彈以陡峭的角度墜向地面,緊接著是一連串與集束彈頭一致的爆炸閃光點亮夜空,這只能形容為“鋼雨覆蓋”,最后一大團黑煙從該地區升起。集束彈的打擊效果出乎北約的想象,這種打擊完全不是北約想象中戰爭的樣子。
烏克蘭國家緊急服務局聲稱,俄羅斯對切爾諾夫策的襲擊損壞了行政和住宅樓以及車輛,造成2人死亡,14人受傷。這完全就是一個有意刪減后的戰報,實際損失可能遠遠超出公開的說法,只是具體數字被保密隱藏了。
集束彈藥會在半空中打開,以釋放數十、數百個子彈藥,以增大殺傷面積,一枚彈藥可以覆蓋相當大的范圍,對人員威脅最大,僅以殺傷人員為目的。而且,許多子彈藥不會爆炸,成為啞彈,對于清理工作非常不利,可能會對平民構成多年隱藏威脅。
西方以所謂“人道主義”為理由,反對在戰爭中使用集束彈藥,推出了《集束彈藥公約》,先后有多國簽訂了該條件。實際這個公約毫無意義,許多國家沒有加入該公約,其中就有俄羅斯和烏克蘭。
在俄烏戰爭中雙方都廣泛使用了各種集束彈藥,如今俄羅斯開始在Kh-101巡航導彈上配備集束彈藥。這次報道中提及的切爾諾夫策距離羅馬尼亞邊境只有大約30公里,使用巡航導彈打擊,也算一個不錯的選擇。
其實,西方媒體一直在回避一個現實,西方在反對使用集束彈藥的同時,沒有放棄研發集束彈藥,美國的ATACMS戰術彈道導彈配備的集束戰斗部型已在俄烏戰爭中使用?!皯鸶毖埠綄椧灿信鋫浼鴱椝幍男吞枺皇鞘苄枨笥绊?,沒有大量生產。
在俄烏戰爭的初期,Kh-101巡航導彈沒有配備集束彈頭戰斗部,對許多目標的打擊不合適,只能打擊點目標,一輛坦克或一棟房子,而不是面目標,大型軍事設施等。
現在Kh-101巡航導彈有了集束彈頭戰斗部,可以瞄準面目標,比如:“愛國者”導彈陣地,以前只打擊點目標,一枚只能破壞一輛發射車或雷達車,如今可以打擊面目標,可以一枚一次就覆蓋整個“愛國者”導彈陣地。
正如美國媒體《戰區》所說的,集束彈頭戰斗部適合攻擊散布在某個區域的軟目標,例如:防空系統、車輛停放場、彈藥庫等?,F在俄羅斯軍隊要使用集束彈頭戰斗部瞄準“愛國者”防空系統,以徹底打破烏克蘭的防御體系。
現在對烏克蘭的各類目標,俄羅斯導彈發起猛攻,每天晚上,各種導彈和無人機對烏克蘭全境的目標發動攻擊,還呈現規模升級的狀態。在2025年7月9日,俄軍更創造一連發射700多架無人機的紀錄,這只是一個近期的新高,很快每晚700架無人機將成為“標配”。
西方媒體關注俄羅斯在巡航導彈上配備集束彈頭戰斗部,完全出于一種貶低的意思,認為俄羅斯做了一件不合適的事情,其實,戰爭歷來講究的只是如何擊敗對手,而不是減少傷亡。人道主義不能夠成為阻止軍事技術或戰術應用的擋箭牌。
自從俄烏戰爭爆發之后,西方媒體就大搞雙重標準,俄羅斯搞的事情基本只能歸類為“錯誤”,即便不能批評,也酸言酸語,對烏克蘭的所作所為“聽之任之”,幾乎看不到批評的聲音。即便其行為違反了人類道德,最多只是只字不提,烏克蘭軍隊多次對民用目標,甚至居民樓發動攻擊,西方媒體卻從來不提。
俄烏戰爭已經打了三年多,早已經變成了一場消耗戰,消耗的就是人的生命以及巨額財產。雙方付出的代價越來越高,為了達到勝利的目的,不計成本與后果,也不考慮任何行動的界限。這才是戰爭,以“你死我活”為最終目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